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畜牧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畜牧業生產的高速增長,甘肅省畜牧業(甘肅畜牧人才網)發展、畜產品產量及主要畜禽的存欄量、出欄量等主要指標呈高速增長、蓬勃發展的態勢,甘肅畜牧業已基本實現了由家庭副業到支柱產業,從短期經濟到買方市場、由傳統經營向產業化經營的重要轉變。草食畜牧產業發展已是甘肅省政府確定的促進農民增收的“六大行動”之一,也是我省強化農作物秸稈和草地資源利用、推進農牧業結構調整、提高規模養殖水平和市場競爭力、促進畜牧產業升級而采取的一項重大舉措。畜牧業已成為增加農牧民收入的主要途徑之一、對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實現農牧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1 產業現狀
1. 1 養殖區域相對集中,產業帶初步形成甘肅肉羊產業被納入全國優勢產業布局規劃,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平涼、甘南、武威、慶陽、臨夏5 市為主的肉牛基地,年出欄量占全省的70%; 形成了以甘南—臨夏傳統肉羊產區、白銀、定西肉羊產區和河西肉羊產區,出欄羊和羊肉產量占全省的85% 以上; 形成了以蘭州、酒泉為主的奶牛基地,年存欄近6萬頭,占全省的75%以上; 形成了以河西4 市為主的瘦肉型豬生產基地,年優質豬肉產量達到15. 23 萬t,占全省豬肉總產量的31. 9%; 紫花苜蓿保留面積46. 7 萬hm2,居全國第一位;其中甘南及河西牧區是我省乃至全國重要的牛羊肉生產基地和細毛羊基地。
1. 2 產品產量穩步增長,天然綠色畜產品已成為甘肅特色“品牌”截至目前,甘肅省已確定了肉牛產業大縣18 個,肉羊產業大縣31 個,49 個牛羊產業大縣被建設成為重點縣。據統計,2010 年上半年甘肅省全省牛存欄489 萬頭,出欄67. 5 萬頭,同比2009 年分別增長8. 2% 和8. 8%; 羊存欄1 867 萬只,出欄494 萬只,同比2009 年增長7. 1% 和8. 2%; 牛羊肉產量達到了14. 8 萬t,同比2009 年增長7. 5%; 奶牛存欄22. 5 萬頭,同比2009 年增長6. 1%;牛奶產量19. 6 萬t,同比2009 年增長6. 7%。來自于天然草場原始“風味”和地方“特色”的草食畜產品日益被市場看好,如牦牛、藏羊、灘羊羔羊肉市場貨緊價揚,“臨夏手抓肉”、“東鄉手抓肉”、“靖遠羊羔羊”和“天祝白牦牛”系列產品已被市場認可,成為甘肅特色佳肴和隴貨精品。
1. 3 產業化發展步伐加快,龍頭企業帶動力不斷增強目前,全省各類畜牧產品加工產業化經營組織達到721 個,帶動農戶80 萬戶,其中在省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畜牧企業有平涼西開公司、景興公司,甘南首曲公司、臨夏八坊青河源公司等19 個,占36%。全省具有加工較高檔次牛肉的標準化屠宰生產線7 條,具備年屠宰22 萬頭牛的生產能力,3家企業已取得了對港出口活牛證書; 在羊肉餐飲和加 工方面,有800 余家“靖遠羊羔肉”餐館,“德賽”、“首曲”已成為甘肅品牌羊肉產品; 全省已形成了莊園乳業等44 個乳品加工企業,年產值達到7. 40 億元; 玉門大業公司等20 多家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實際加工草產品25 萬t,部分草塊、草顆粒已打入國際市場,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1. 4 產業發展的政策投資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效應明顯國家和省上先后實施了牧區示范工程、畜禽良種工程、動物保護工程、世行畜牧業綜合發展項目和龍頭企業補貼等一批重大項目,各市、縣根據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將草食畜牧業發展成戰略性主導產業要求,陸續出臺了加快草畜業發展的意見,草畜業發展政策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投入渠道越來越多,發展勢頭強勁。截止目前,在世界銀行、中央項目辦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總投資達到了6. 03 億元。2008 年甘肅省用于畜牧業財政投資達5. 2 億元; 2009 年總投入達到了13. 8億元,同年實施的草食畜牧業發展行動,推動畜牧業產值增加到150 億元,占到農業總產值的26%,有力地改善了草食畜牧業生產條件,成為拉動農牧民增收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