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建議
3.1 加大本地區優良品種的選育
根據種植區現有的核桃種質資源,如何進一步培育豐產、抗逆性強、堅果品質更優及適合加工的新品種仍是今后核桃育種工作的重要目標。各種植區應以本地區優良鄉土核桃品種為基礎,制定出育種目標,通過實生選種、雜交育種等方式方法進行核桃品種改良,最終得到滿意的優良核桃新品種。例如成縣通過雜交選育出的隴南15 號及隴南755 號2 個新品種,就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
3.2 引進品種在選擇上要根據加工發展方向進行規劃核桃殼要有一定的厚度,但并不是越薄越好,殼易對種仁造成污染和機械損傷,降低品質。美國主栽品種哈特利(鉆石核桃)出仁率僅為45.7%,果殼皮厚度在1.1~1.2 mm 之間,但該品種的核桃堅果卻幾乎壟斷了核桃堅果的國際市場,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其堅果縫合線緊密,無露仁,漂洗干凈。我國部分品種由于采摘、運輸等破裂而使核桃仁受到污染,給加工帶來困難。因此,選擇優種核桃不能片面地追求皮薄,而應根據市場要求進行長期規劃,選擇最適宜的品種。
3.3 加大科技力量投入,引導果農改變管理意識核桃種植區許多果農認為核桃樹不用管理也能正常生長結果,所以大多數地區核桃栽植后幾年仍然不進行整形修剪管理,疏于病蟲害防治,不能按需求澆水施肥,完全放任生長,導致早實品種生長緩慢;晚實品種自然生長,造成只長樹不結果的勢頭,達不到豐產要求。因此,轉變種植區果農管理觀念,加大科學技術推廣力度,全面提高果農的技術水平,是提高產量、增加果農收入的有效途徑。各地均應建立試驗示范園,以點代面,重點解決生產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同時通過各種方式方法做好技術培訓工作。
3.4 增強加工企業投入,形成加工規模和地區品牌省內核桃加工企業因為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管理,不但加工企業少,而且加工規模都很小。造成大部分核桃只能以原產品和粗加工產品零售,致使核桃本身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浪費較大,產品的附加值很低。要改變現狀,就必須由種植區政府部門進行統一合理的規劃,在引進先進的深加工設備和技術上多投資,搞深度加工和多元化產品開發,形成本區區域加工規模,使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在創建地區優質核桃品牌的同時也可切實增加果農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