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發展對策
3.1 發展地方品種,改善品種結構我市為棗樹生產大市,各地均有優良品種資源,在對優良品種規模種植的基礎上,也可引入外地優良品種和特色品種。
3.2 建立高標準棗生產基地在管好現有棗樹的同時,加大棗基地建設力度。基地建設要高標準,建立優種苗木良繁基地,采用優種壯苗,高標準整地,高標準栽植,縮短緩苗期,以實現早果早豐。對成齡棗樹要加強肥水管理,合理修剪,使之高產穩產。
3.3 加強病蟲害防治影響我市棗生產的主要病害就是縮果病、棗銹病;主要蟲害有黃刺蛾、棗癭蚊、綠盲蝽、食心蟲等,應綜合防治。
3.3.1 生物防治利用以蟲治蟲、以鳥治蟲、以菌治蟲、以菌治菌的原理,在棗園內放養一些有益蟲、鳥、菌、獸等有益動物。如放養中華草蛉防治蚜蟲、葉螨等害蟲,放養赤眼蜂防治黃刺蛾及其它螟蛾科害蟲,放養青蚌、招養鳥類捕食多種害蟲等。提倡使用微生物農藥防治冬棗上的多種病蟲害。
3.3.2 物理防治棗園內掛黑光燈誘殺棉鈴蟲等害蟲,在桃小食心蟲等鱗翅目害蟲發生期,樹上掛性誘劑誘殺成蟲。
3.3.3 化學防治禁止使用高毒、劇毒、高殘留農藥品種,應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和生物農藥等。冬棗休眠期可噴3~6 度石硫合劑,消滅越冬病源;生長季節可噴農用鏈霉素或農抗120 微生物殺菌劑,防治棗縮果病等病害。
3.4 提高果品品質對結果多的樹控制產量。對盛果期樹在冬剪時應及時疏除過密枝,調整樹體結構,改善樹體光照條件;加強肥水管理,肥料使用應由化學肥料向有機肥、果樹專用肥、微生物肥料的方向轉化;果實膨大期根據墑情灌水二三次。
3.5 加強組織管理必須盡快改變目前的個體零散種植方式,組織種植聯合體,并對棗果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加強統一管理,確保棗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