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制糖工業
1、發展方向和重點
加快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以加強產業鏈各環節利益聯系為核心,完善利益分配機制,促進行業協調發展,不斷增強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強糖料生產規模化建設,加快糖料種植現代化步伐,依靠科技提高糖料單產和含糖量,推進農戶種植合作化經營。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穩步推進大集團戰略,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普及推廣新技術、新裝備,推進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提高綜合利用水平。加大行業標準制(修)訂力度,提高產品質量全面提升我國糖業的綜合競爭力。加強政府對食糖市場的宏觀調控,堅持“以國產食糖為主,適當進口食糖補充不足”的平衡原則,國產糖的自給率力爭穩定在 85%左右。
2、產業布局
通過加快甜菜優良品種選育、規模化種植、水利化和機械化推廣的步伐,促進甜菜糖恢復性增長,保持甜菜糖與甘蔗糖的協調發展。
南方蔗糖區。以廣西、云南、湛江、海南為重點,積極推進企業間的整合重組,鼓勵企業采用大型、節能、高效的生產設備,加快節能減排、綜合利用等技術的推廣應用,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制糖工業。
北方甜菜糖區。重點扶持新疆、黑龍江、內蒙古等甜菜糖主產區,加大甜菜優良品種的推廣工作力度,提高單產水平和含糖量;發揮現有企業集團的引領作用,提高制糖工業的綜合競爭力。
3、發展目標
到2015年,食糖產量1600萬噸左右。日處理糖料能力達到 121萬噸,其中:甘蔗日處理糖料能力 105萬噸,甜菜日處理糖料能力16萬噸;甘蔗糖標準煤消耗低于5噸/百噸原料,甜菜糖標準煤消耗低于 6噸/百噸原料,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比 2010年下降 10%。
<<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