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強化實踐教學,促進創新性、適應性培養
實踐教學也是整個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教學程序是先進行理論教學環節,再進行實踐教學環節,并且不同的學校對農業昆蟲學實踐教學設置不同。有的學校實踐教學僅有室內實驗;有的包括室內實驗和田間調查;有的包括室內實驗和實習。這樣不同的實踐教學設置將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尤其在理論知識學習中,農學專業人才學生缺乏對昆蟲的基礎知識,嚴重影響理論課的教學效果。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對實踐教學教學擬將進行改革,將實驗課程進度前于理論課程,或穿插于期間,使學生的學習經歷感性-理論-感性認知過程。這樣能夠使學生知識掌握牢固,識別昆蟲的能力和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的能力將大大提高。其實,實踐教學轉換了教學過程中主體——學生的不同角色。在理論課程學習中,老師是處于引領和傳授的角色,具有主動性,而學生處于接受和跟隨的角色,具有被動性。而在實踐教學中,學生真正處于主動認知的過程。為此,我們改變了實踐教學僅僅依靠室內實驗教學的方法,增設農業昆蟲學教學實習。要求學生到田間采集昆蟲標本,室內鑒定,識別害蟲危害癥狀,飼養觀察害蟲發育情況,實施害蟲防治效果。結果發現,教學實習極大調動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教學效果產生重要影響。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精神、工作適應性的重要手段,如果缺乏實踐教學這一環節,學生無法將理論與生產實踐結合起來,不僅發現不了農業生產中需要解決的新問題,更談不上創新性,致使培養的人才也難于適應社會需求。尤其在注重學生成績的現實條件下,只有通過充分有效的實踐教學,才能將不同學科的知識整合,利用彼此科研優勢及成果產生新的農業害蟲防治技術。諸如,我們加大實踐教學課數量,由以前的8 個實驗增加到12個;開設創新型試驗、綜合性實驗,開設5 天的教學實習。由于室內標本基本為浸泡標本和盒裝標本,學生在基本形態上有了一定程度掌握,但活體昆蟲在顏色、生活環境、取食狀況、危害狀及天敵昆蟲的取食及害蟲防治的效果等均有待于在田間結合生產實際加強實踐教學,通過教學實習就能夠讓學生親身更深入觀察和掌握這些在室內難以直觀獲得的東西。除此之外,指導性引導學生學會使用網絡資源,解決農業害蟲的問題,如對于各大院校的普通昆蟲學、農業昆蟲學、尤其是精品課程網絡資源的充分利用、常見昆蟲形態識別、重大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農藥登記等與農業密切相關的網站的利用。除了傳統的實踐教學內容外,結合現代化教學資源和工具,使學生掌握各種學習的方法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