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農業有限公司位于清流縣嚴坊村,群山環繞間,幾十座藍頂白墻的房屋依次排開,走進其中,根本聞不出任何異味,如果沒有陣陣豬叫聲傳來,你怎么也想不到,這是一個生豬存欄量達4000多頭的養豬場。“公司一開始就按標準化建設,去年還被國家農業部評為國家級標準化示范養殖場。”主人葉勝利說。葉勝利頭腦活絡,他從殺豬到販豬再到養豬,打拼30多年,積累了千萬財富,成為清流生豬養殖業的龍頭老大。
殺豬10年,人送綽號“葉一刀”
葉勝利,南安人。18歲那年,他跟隨老鄉來到清流,當學徒,干起了生豬屠宰。
第一次殺豬,葉勝利看得心里虛虛的,直發毛,只能幫師傅抓抓豬,刨刨豬毛,好長時間后,他才敢拿起殺豬刀,自己單獨殺豬。
葉勝利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屠宰也是技術活,比如抓豬,就要講究手到眼到心到,手要快,要穩,一把抓住兩只豬后腿,然后迅速懸空,這樣才能迅速抓穩,動作慢了,不是豬跑了,就是被豬后腿踢著,無辜受傷。還有燙豬,也大有學問,水溫太高容易將皮燙熟,水溫太低則不易褪毛。
殺豬12年,葉勝利成長為屠宰行業的行家里手。那時他騎著一部自行車,走村串巷賣豬肉,練就了一手砍肉的硬功夫,賣豬肉時,一般一刀下去,誤差不會超過二兩,老顧客送給他一個綽號“葉一刀”。
販豬賣豬,成就清流“豬把頭”
賣豬肉時間長了,葉勝利慢慢悟到賺錢門道。當時,清流還沒有大型生豬養殖場,清流城區的生豬都是由豬販子從鄉下收購或是屠宰戶自行到養殖戶家中收購,按城區一天消耗生豬50頭計算,每頭賺差價30元,一天就有1000多元的利潤,這其中只要有三分之一的賺頭,就是幾百元,而賣豬肉一天就賺幾十元。
1992年,葉勝利放棄屠宰行當,成為一名豬販子。
下鄉收豬,走村串巷,一天下來,大概收七八頭豬,可賺300元左右,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這可是相當于一般工作人員一個多月的收入。
販豬賣豬,葉勝利經歷了太多酸甜苦辣。一次,到嵩溪村子里收豬,因為出價高,觸犯了當地的屠宰戶利益,屠宰戶暗地里給他使絆子,攔下拉豬的拖拉機,將車上8頭豬全部放跑,為了抓回這些豬,葉勝利夫妻倆整整忙活了一下午,直到天掛黑,才將這些豬重新裝上車。一次到寧化淮土收豬,當地屠宰戶看到外地人來收豬,就拿著棍子、扁挑,硬是將葉勝利趕了出去。
歷經磨難,葉勝利都沒有放棄。隨著生意的不斷擴張,葉勝利逐漸占據了清流城區生豬供應市場。后來,他還專門雇了一輛龍馬車,前往江西、長汀等地販豬,每天一販就是30多頭,一年下來,能賺幾十萬元,成為當地有名的“豬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