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飼料業發展概況和當前飼料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1.2 世界飼料質量安全問題現狀
在過去的50 年來, 世界畜牧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畜牧生產水平顯著提高,產量大大增加,畜牧業的發展滿足了人類對動物食品的需求。然而,畜牧業仍然是一種低效產業,動物將飼料養分轉化為畜產品的效率很低,只有15%~20%,而剩下的80%~85%的食入養分通過糞便排入環境中,對土壤、水源、空氣等造成了巨大的污染(氮、磷的污染最為嚴重)。飼料行業為了提高動物生產水平和飼料轉化效率,在動物的飼養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肉骨粉、油脂等動物性飼料及抗生素、砷制劑、高銅等生長促進劑。近年來,由于對這些原料的不恰當使用,相繼發生了一系列與飼料有關的危害人畜健康和食品安全的事件。二噁英和O157 大腸桿菌的肆虐、“瘋牛病”的發生與快速蔓延以及抗生素耐藥性的產生與轉移等,給世界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上升成為全球性關注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由此可見,保證畜產品的安全性,解決畜牧生產對環境的污染問題已成為全球的迫切要求,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是生產無公害或綠色畜產品。飼料質量安全是關系人類食品安全的大事,是世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由于發生了一系列飼料安全__問題,歐洲的一些國家引發了國際經濟事件甚至是政治事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和惡劣的政治影響。發生的一系列飼料安全問題同樣也使整個歐洲的畜產品的食品在國際競爭中長期處于不利地位,由此所造成的損失難以估量。近年來,由飼料質量安全問題引發的動物性食品安全問題的事件此起彼伏。在國際社會上,上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瘋牛病的暴發給世界畜牧業的發展帶來了災難性的危害。由于濫用動物性飼料,瘋牛病在歐美和日本出現,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惡劣的政治影響, 也給當地食用牛肉的居民埋下了安全隱患。當地的養牛業一蹶不振。歐盟國家因瘋牛病還引發了社會動蕩。1995 年,西班牙發生了因食入含有瘦肉精的豬肉和豬肝而引起的中毒事件,43 人集體中毒。1999 年,比利時等國家發生二噁英污染肉、蛋、奶事件, 歐盟的畜產品貿易蒙受高達10 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為此,比利時農業部長、衛生部長被迫辭職,以呂克德阿納為首的四黨聯合政論在全國大選中慘敗,呂克德阿納率領政論集體辭職。飼料質量安全問題不僅造成經濟問題,也是嚴肅的政治問題,被社會公眾和新聞媒體廣泛關注。飼料不安全,一旦造成中毒事件,影響極其惡劣,在飼料的進出口貿易中還有可能引發農產品貿易爭端,嚴重的飼料安全事件甚至還會造成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危機,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