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畜牧工程的發展歷史、現狀與展望
現代畜牧科學是由畜牧生物學、畜牧工程學和畜牧經濟學三大部分組成的。其中的畜牧工程作為一門學科,是改善畜牧生產手段、建筑設施和生態環境的各種工程技術、工程管理和工程理論的總稱,它是伴隨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化而提出的,并且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技術和畜牧業生產的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的。我國和西方國家在畜牧工程發展先后和重點領域上也各有不同。歐美各國一般認為畜牧工程是從1910 年內燃拖拉機問世開始的。解放前伊犁州的畜牧工程基本上空白,解放后從上世紀50~60 年代才開始起步,1979 年改革開放以來的這30 年是伊犁州畜牧工程事業真正快速發展的新時期。
1 伊犁州畜牧工程的發展歷史
畜牧工程涉及的范圍和技術內容也是隨著我國生產體制改革、農村牧區經濟發展、科學技術進步和經濟承受能力、市場接受程度而不斷擴展和調整的。畜牧工程的重點科學和主要技術領域就是畜禽場的規劃設計和畜牧機械化。
回顧其發展歷程,可以說每一步都是和當時畜牧生產實踐相伴而生,相繼而滅的。伊犁州長期以來都是以家庭養殖、天然放牧為主的傳統畜牧業,農牧區的畜禽棚圈都很簡陋,靠個人經驗搭蓋,談不上規劃設計。直到20世紀50 年代后期,國家、自治區和伊犁州開始在各縣市建設了一批牛場、羊場、馬場、雞場、豬場等國營畜牧場,它們基本都是引用前蘇聯的理論和技術設計建造的,同時引進蘇聯和東歐國家的拖拉機及畜牧機械。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最近幾年在做畜禽場建設調研時,在昭蘇種馬場、鞏乃斯種羊場、伊犁州奶牛場、昭蘇軍馬場及農四師一些農牧團場還可找到一些保留著前蘇聯建筑風格的奶牛、種馬舍、青貯倉和按前蘇聯圖紙建設的豬舍痕跡以及當時引進的ДТ-54 型拖拉機、MT3-28 型拖拉機、E-281 型青貯機、馬拉割草機、馬拉摟草機等已經報廢的畜牧機械設備,這些工程項目和機械設備在當時具有一定的先進性,起到了示范和帶動作用,但有的是不太符合當地自然氣候條件, 脫離當時實際情況的,因此并沒取得預期令人滿意的效果,由于歷史原因,這些設施和機械設備不久就相繼下馬了或者被新一代設施和機械設備替代。20 世紀60~70 年代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軍區、伊犁自治州先后自行設計在伊犁各縣市建設了一批機械化養殖場,有代表性的如鞏乃斯種羊場、昭蘇種馬場、伊犁州奶牛場、鞏留縣牛場、霍城縣羊場、新源縣馬場、察布查爾縣羊場,特克斯、昭蘇、尼勒克軍馬場和一些養豬場、蛋雞場等,但許多設計參數和標準規范還是引用國外資料,尤其在畜禽舍的建筑結構方面都是套用工業與民用建筑的標準和規范,這階段畜牧機械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草原建設及牧草收獲機械技術含量低、可靠性差;飼料加工機械品種不全,結構單一;畜禽飼養及畜產品采集加工自動化程度較低等。畜牧機械主要是國產的東方紅—54 型、紅十月—28 型、鐵牛-55 型拖拉機,配套畜牧機械也有了往復式機引割草機、彈齒式機引摟草機、機械剪毛機、打漿機等,這標志著伊犁州畜牧工程開始進入較快發展時期。
本文地址:http://www.qingqingav.com/industry/html/14349.html,如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5A農業人才網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