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畜牧工程的發展歷史、現狀與展望
2 伊犁州畜牧工程的發展現狀
上世紀80 年代以來,為保證城市肉、蛋、奶供應和出口需要,國家和地方聯合投資,同時引進外資,通過健全良種繁育、草原保護(網圍欄等)、草原改良、飼草料生產、疫病防治、蝗蟲鼠害觀測防治等基礎設施和產前、產中、產后各種服務體系,扶持一定規模數量的飼養戶、養殖場和畜牧機械大戶,建立起一大批以縣為單位的畜牧業商品生產基地,同時在自治區畜牧廳、財政廳的大力支持下,伊犁州在各縣(市)廣泛實施了“牧民定居工程”、“草場改良工程”,這是畜牧業向區域化、專業化、商品化發展的重大戰略措施。商品生產基地需要建設的各個工程項目,畜禽舍棚建設都需要進行科學的論證和規劃設計。這階段畜牧機械品種多樣化、功能專業化、規模大型化、定量精確化、控制自動化、管理技術數字信息化、注意環境可持續發展是伊犁州畜牧機械發展的主方向。歷史發展給畜牧工程學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用武之地。
上世紀90 年代以來伊犁州自行設計建造的一批5~10 萬t 級飼料加工廠建成投產,有代表性的如伊犁天康畜牧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新疆伊寧保健飼料有限責任公司、伊寧縣泰昆飼料有限責任公司、伊寧向新禽業有限責任公司等,這標志著伊犁州飼料加工產業加速發展。伊犁州為從根本上緩解菜、肉、蛋、奶供需矛盾,穩定市場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1988 年啟動實施“菜籃子工程”。這直接涉及到了畜牧業產前、產中、產后各個方面環節的內容,主要有:(1)以價格引導為主,調整食品消費結構和生產結構;(2)強化良種繁育、飼料生產與加工、獸藥生產、產品加工貯運、技術服務體系等基礎設施建設;(3)建立商品生產基地和產銷經濟協作區,發展適度規模經營;(4)加速配合飼料、青貯和秸稈氨化技術、畜禽綜合生產配套新技術、新機械等的推廣應用;(5)改革流通體制,建立批發市場,發展期貨貿易,發布市場信息,實現多渠道經營。這就迫切要求畜牧工程的各個學科領域及時跟上生產發展的需要,拿出科學合理、經濟適用的各類畜牧工程項目規劃設計及設施配套技術及產品、新一代的畜牧機械設備。在我國政治經濟體制全面改革的大好環境下, 從80 年代開始, 整個90 年代和21 世紀頭10 年可以說是伊犁州畜牧工程學科全面發展和騰飛階段。還以畜牧工程領域的畜禽場規劃設計和畜牧機械裝備為例, 其發展過程是先引用工業等技術,而后根據畜牧生產需要,經過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等專業機構與從事畜牧工程設備制造及工程建設有關企業共同進行實驗研究,開發試制,并不斷總結民間大量實際經驗, 逐步形成畜牧工程配套的應用技術。通過這階段畜牧工程項目建設和運行實踐證實, 完全照搬歐美發達國家的畜禽場建設標準和規范, 成套引進其設施產品這條路不符合伊犁州畜牧業發展實情。
畜牧人才網查閱統計從1992 年起農業部就組織人力著手編制我國的工廠化養雞場、養豬場建設標準,1999 年正式頒布了我國第一份有關畜禽場建設的國家標準。1994年起在引進消化吸收國外設備的基礎上, 先后開發研制出反芻動物用全自動飼料攪拌車, 智能化全自動糞肥連續發酵設備等畜牧工程專用設備, 并形成產業化生產。隨著改革開放進程,許許多多涉及畜牧工程領域的各種經濟組織形式的國家、集體、民營的科研機構以及國內合資、獨資的設備制造企業和廠商,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壯大,尤其進入21 世紀,伊犁州狠抓農牧業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生產無公害食品,保證食品安全等落實工作,這又給畜牧工程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涉及農牧業食品安全,生產無公害食品的方方面面,如對畜禽飲用水、畜禽場環境衛生質量、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及飼養管理規程、飼料生產加工與使用、獸藥生產與使用等現在都有農業部行業標準可作為技術依據。到2004 年農業部又審查批準了有關種牛、豬、雞養殖場建設的行業標準。針對我國草場退化沙化嚴重的局面,農業部于2003 年頒布了有關草場建設和草原畜牧業設施建設的7 個配套行業標準。這些標準規范的出臺,不僅標志著我國畜牧業生產已逐步走向標準化、規范化、法制化管理的新階段,同時這也是我國畜牧工程學科科研成果和成熟技術的大總結、大集成、大組裝,多學科共同參與的豐碩成果大展示。伊犁州畜牧局和質量技術監督局在大力推行中央、自治區頒布的各項法律、法規、條例的同時,于2006 年編制了《草業生產標準體系》、于2008 年編制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綠色畜產品生產標準體系匯編》和《伊犁哈薩可自治州畜牧適用技術培訓教材》。為伊犁州畜牧業向標準化、規范化、法制化管理和農牧民科學技術的提高發揮了積極作用。許多畜牧工程企業進一步緊密聯合伊犁州實際,走出了一批從事畜禽場建設工程的規劃設計、設備制造、現場施工安裝一體化的專業公司,這又大大縮短了伊犁州畜牧工程從科研成果到生產應用的距離,有些新技術新產品,一經開發出來,馬上就推向市場,加之近幾年隨著畜牧業發展和畜牧工程領域人員和技術力量的不斷發展壯大,國內外技術交流活動和先進適用的機械設備的引進也十分頻繁,尤其是近幾年來一大批新興的大中型畜禽養殖場、種畜場和畜禽產品儲運、加工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的在伊犁州的興建,有代表性的如伊犁美利奴細毛羊有限責任公司、新疆伊犁中洲高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維農養牛場、大明牧業養牛場、伊犁楊林農牧業開發有限公司、霍城縣伊犁種豬場、多浪農場胥明和養豬場、黎龍文養豬場、霍城縣亞西養雞場、三利養雞場等。原來的畜牧場經過改革、改制后形成了33 個大型畜牧場,伊犁州直屬縣(市)據統計現有5.5 萬畜牧業養殖戶。這都有力推動了伊犁州畜牧工程科學理論和應用技術的快速發展。伴隨著畜牧業的發展,畜牧機械也有了跨越式的發展,已從單一品種發展形成了草原改良、牧草種植、飼草料加工、養殖機具、檢測儀器等門類較齊全的成套設備。2008 年底伊犁州直屬縣(市)農牧機械的總動力1 029 611KW,拖拉機保有量39 516臺,配套畜牧機械主要有:牧草播種機140 臺,其中:草原松土補播機48 臺、機動噴霧機( 粉) 機1 977 臺,青飼料收獲機67 臺,其中:自走式14 臺,牧草收獲機2 804 臺, 牧草摟草機1 147 臺, 秸稈撿拾打捆機:83 臺。飼草料加工機械6 227 臺, 飼養機械10臺, 擠奶機49 臺, 剪羊毛機180 臺, 牧業運輸車
3 721 臺, 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畜牧業逐步實現機械化的過程。沒有畜牧業機械化就沒有畜牧業的現代化, 畜牧業機械化是現代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標志。
本文地址:http://www.qingqingav.com/industry/html/14349.html,如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5A農業人才網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