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抗生素促長劑后并不會對動物生產性能帶來負面影響

2006年始,歐盟全面禁止了在農場養殖動物中應用保健類抗生素,也叫抗生素促長劑。有證據表明,禁止應用抗生素后,豬的繁育和肉雞養殖生產和禁止前的生產水平相當,并沒有導致原來所擔心的可能產生大量動物健康的問題。實施這一禁令的主要原因是為了防止人類的致病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許多證據表明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使得細菌能夠通過農場養殖動物而傳遞到人類,從而導致人類患病。通過從食物鏈中消除抗生素的方式,被認為可以降低人對藥物的耐藥性。就動物生產實踐來看,禁令頒布后豬的繁育和肉雞養殖經營維持了禁令實施前的生產水平而沒有產生大量的動物健康方面的問題,或者說在動物生產中禁用抗生素后并沒有降低動物的生產性能。
1 禁用抗生素后歐盟各國的動物生產現狀
荷蘭從1998年到2006年間,就逐漸禁止了應用保健類抗生素;但抗生素的應用總量和禁用前保持相當水平,這表明保健用抗生素減少了,而實際上治療用抗生素的用量增加了。瑞典和丹麥早幾年前就終止了抗生素的應用。丹麥1999年末就終結了保健用抗生素的應用。禁用保健用抗生素后,對斷奶后幼仔豬腹瀉處理用抗生素的量卻明顯增多,并因此導致幼仔豬的生產率有所下降。而對于肉雞來說,禁令生效前通常易發的壞死性腸炎之所以沒有引起大的健康問題,主要原因是一直允許肉雞生產者繼續應用預防壞死性腸炎和抗球蟲病的離子載體藥物的緣故。禁用后對飼料效率的影響不大,據報道飼料效率降低了2.3%。抗生素的總消耗量從1994年的206t(活性成分)明顯減少到了2003年的102t(見圖1),
減少了一半多。這進一步說明在動物生產中保健用抗生素用量大幅度降低了,而治療用抗生素的用量增加了;但總體來說抗生素的總消耗量減少了。
2.有機酸成為抗生素最主要的替代品
總體來看,自2006年以來有關不用抗生素的飼喂方法方面公開發表的論文很少。分析認為這可能主要是因為飼料企業之間在這一問題上存在相互競爭性的緣故。荷蘭對飼料企業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飼料廠普遍應用有機酸和酵母來替代保健用抗生素;除了用替代品添加劑外,也有相應的替代配方。研究結果表明,飼料中增加非淀粉多糖類(NSP)的含量會增加豬痢疾的患病率。因此,在豬飼料配方中降低NSP含量有利于保持豬的腸道健康。另外,假設在能夠滿足豬對氨基酸需求的前提下降低飼料中粗蛋白質的含量,能降低豬飼料的料肉比,提高豬的日增重,并降低豬腹瀉的發生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