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的飼用價值及在畜禽飼料中的應用

2.1.2蚯蚓作為蛋白源在水產、畜禽飼料中的運用:蚯蚓營養豐富,尤其是蛋白含量高,且氨基酸含量優質。同時鮮蚯蚓具有很好的誘食效果以及促進動物生長,提高生產性能等作用。在動物飼養中,在動物蛋白飼料日趨緊張的現狀下,蚯蚓作為一種新興的、廉價的飼料優質蛋白源,可以部分代替豆粕,部分或全部用來替代魚粉。蚯蚓作為蛋白飼料源可以廣泛地用于水產及畜禽的生產中。
①蚯蚓在水產養殖業中的運用。在水產養殖中,蚯蚓一般作為誘食劑和蛋白質補充飼料使用廣泛。據報道,在喂養魚苗時,飼料中添加5%~10%的蚯蚓,成活率可提高30%,增產20%;喂甲魚增產20%;飼喂對蝦產卵率提高51%,蝦苗成活率提高30%。張玉嵐等用活蚯蚓、鮮蚯蚓肉糜、人工配合飼料分別飼喂鱉,結果表明,活蚯蚓組、鮮蚯蚓肉糜組、人工配合飼料組鱉攝食量依次降低,且各組差異顯著。安徽農業科學院曾用蚯蚓養殖幼甲魚,成活率提高20%,生長速度、經濟效益提高。
②蚯蚓在豬、雞等養殖中的運用。在畜禽飼料中用蚯蚓粉部分替代魚粉或豆粕,可提高畜禽的抗病力、提高飼料轉化率、生產力、改善畜禽肉質。傅規玉用蚯蚓粉代替魚粉飼喂肥育豬,結果表明,用蚯蚓粉代替魚粉飼喂肥育豬日增重可以提高13.1%,料肉比降低了0.9。亦有研究表明,用蚯蚓飼喂哺乳母豬、母乳兔等,可以提高其泌乳量。張桂英研究表明,在蛋雞日糧中以5%的蚯蚓粉替代等量的魚粉時,可顯著提高蛋雞的產蛋數量、蛋重、飼料轉化率,同時降低軟蛋率。孫振軍、劉清等分別用蚯蚓、魚粉飼喂蛋雞,結果發現:蚯蚓組、魚粉組產蛋數分別為126、112枚(P<0.05);蚯蚓組、魚粉組300日齡平均蛋重分別為56.88、50.34g。孫振軍、汪堯春等研究發現,肉雞飼料中鮮蚓添加量9%~12%或者蚓糞添加量9.0%~10.5%,其增重明顯優于魚粉。亦有報道認為,蚯蚓代替魚粉或豆餅并不能改善肉雞的生產性能,如李鈞、丁俊龍等則未發現蚯蚓代替魚粉能提高肉雞的生長性能。
2.2蚯蚓液的開發利用
補飼蚯蚓液對畜禽生長具有抗病、促生長的作用。陸生蚯蚓攝食土壤中的腐爛有機物,其生長環境充滿各種微生物,尤其是生活在生活垃圾和有機廢棄物中的蚯蚓,其生活環境中更是存在有大量致病微生物,因此蚯蚓在長期進化中,產生了抵抗外來微生物侵襲的抗菌體液。現在已經從蚯蚓體腔液中分離出多種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質,例如其抗菌肽EABP-1對革蘭氏陽性菌、陰性菌和真菌都有廣譜、高效、不產生耐藥性的特點。蚯蚓體液中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質主要包括凝集素、抗菌蛋白、抗原結合蛋白以及溶菌酶等。當前畜禽養殖業中抗生素濫用成災,病菌的耐藥性不斷增強,蚯蚓抗菌肽的發現為替代畜禽抗生素的使用開辟了新的研究領域。孫占鵬等研究表明,對哺乳期羔羊補飼蚯蚓液能提高羔羊的免疫力,顯著地增加羔羊的生長速度。研制開發的蚯蚓營養保健液應用于畜禽、水產生產中,也有相同的結論。
2.3蚯蚓氨基酸金屬螯合物的生產
氨基酸金屬螯合物是飼料添加劑研究的新興領域之一,但工業化生產氨基酸金屬元素螯合物存在著生產工藝復雜、成本高的難題,在生產中推廣受到限制。蚯蚓來源廣泛,利用蚯蚓生產氨基酸金屬螯合物具有能耗低、工藝簡單、生產成本低等優點,因此,利用蚯蚓生產氨基酸金屬螯合物前景廣闊。
3蚯蚓飼料化開發利用注意事項
蚯蚓的飼料化開發利用中,尤其要注意以下2點:①控制蚯蚓原料在飼料中的使用量。蚓體內的蟻酸會影響畜禽的采食量,阻礙其生長發育,一般要求在雞、鴨、豬的飼料中,干蚯蚓粉用量不超過5%,鮮蚯蚓用量不超過22%。②蚯蚓飼料的狀態不同,飼喂效果有所差異。蚯蚓作為飼料原料,鮮蚯蚓的飼喂效果好于干蚯蚓,但鮮蚯蚓需要消毒,一般煮沸3min或用0.5%的KMnO4浸泡后方可飼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