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牧草機械已有100 多年的發展歷史,經歷 了從使用以畜力為動力到與拖拉機為動力、從單項 作業機具到成套作業機具、從分段作業機具到聯合 作業機具等發展過程。20 世紀60 年代是歐美各國 牧草收獲機械發展的高峰時期。在此期間,完成了 由畜力機械(如割、摟草等作業機具)向與拖拉機 動力機械配套的更新換代。新型的割、摟機具、各 類聯合作業機具及成形機具相繼研制成功并迅速推 廣。在牧草收獲機械保有量迅速上升的美國,牧草 成捆收獲機具保有量達70 萬臺。20 世紀70 年代以 來,部分服役機具趨于飽和,產量和保有量保持穩 定或略有下降,各公司致力于開發新產品,改進原 有產品的性能,以保持競爭能力。 目前,歐美各國幾乎所有的農機公司都生產牧 草收獲機械,其產品品種齊全,系列完整,能滿足 各種收獲條件下全面機械化的需要,且在計算機精 確控制、應用及操作人員的舒適性等方面有很大的 改進。在該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的主要是美國、德國、 法國、意大利、日本等發達國家,代表機具有德國 STOLL 公司的割曬設備、德國克拉斯公司自走式壓 捆機、法國庫恩公司的旋轉式割草機等。20 世紀90 年代,這些國家的摟、捆、裝、運等牧草收獲機械 陸續地進入我國,其技術比較完善,機具品種多, 性能可靠,但價格昂貴。
1.2 國外畜牧機械發展的總體趨勢
發達國家畜牧業的發展模式不盡相同,畜牧機 械向適合本國飼養特點的方向發展。例如,美國主 要發展以糧食飼料為主的大型全自動化飼料加工及 規模化飼養機械,充分體現了高技術規模效益;澳 大利亞、荷蘭和英國等以草食畜牧業為主,大規模 優質草料種植、機械化牧草收獲、微生物貯藏加工、 機械化飼喂和人工草場建設機具具有代表性;而日 本與韓國則以家庭農場飼養為主,發展適度規模畜 牧機械化是其主要發展趨勢。 品種多樣化、功能專業化、規模大型化、定量 精確化、控制自動化、管理技術數字信息化與注意 環境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國外發達國家畜牧機械發展 的主要方向。例如,草原畜牧機械化技術向恢復草 地植被、提高草地生產能力、改善生態環境及實現草原畜牧業可持續方向發展;飼料加工設備繼續朝 著大型化和高技術方向發展;飼養機械向集約化、 規模化和現代化方向發展;計算機綜合管理系統在 畜禽飼養中的應用更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