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畜牧業現狀及其對策
2011-11-23 網絡
1西北地區畜牧業發展的問題
1.1天然氣候影響,基礎設施落后
因為客觀的歷史地理原兇, 西北地區農業的發展落后于全國平均水甲。西北處于我國干旱和半=r旱地區,影響我國氣候條件的主要因素足季風氣候對于內陸的降水量有限。古代就有春風不度玉門關之說。西北的天然氣候條件使西北地區不適合發展
種植業,但是因為草原面積,闊,畜牧業的發展獲得了很好的天然條件。西北地區耕地只占總面積的4.5%,但適合發展畜牧業的面積占到了總面積的35%。同時因為客觀的歷史原因和經濟條什,西北地區的農林牧區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水電等發展速度落后, 目前仍然有部分地區不通郵路。人畜等飲水困難,有的地區因為條件艱苦,沒有通電。交通條件非常落后,加上居住分散,農戶多為分散的小戶獨立經營。家畜的疾病等不能得到很好的衛生保障。如果遇到大規模的疾病災害,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由于地域的限制和交通的不便,使得農畜產品的流通成本增高,許多農牧地區的農畜產品流通不暢。
1.2農民的文化程度弱,生產組織程度低,市場競爭力就低
西北地區的農牧民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有的少數民族家庭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使得這一情況更加惡劣。市場經濟的競爭風險多樣化,而農牧區的農牧民多是一 家一戶分散經營。農牧民的文化程度低,很難對市場的供求關系做出準確的判段。大多數農牧民效仿別人,又使得產品的種類過于單。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求農牧民迅速的掌握新的經驗策略和方法。文化程度低的農牧民在這方面很難適應。又因為生產的組織程度低,很多地區的客觀條件艱苦,生產資料投入成本又較大,加重了農牧民的負擔,所以農牧民的經營規模一般較小,不能形成規模化大牧場的效益。這就讓畜牧產品在市場交易中往往處于不利的地位。
1.3生態問題,產品質量和產業結構問題
西北的地區處于干早半干旱的氣候條件,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不足 400mm ,有的地方甚 在100~ 200mm 之間。生態問題極為嚴重,近年來更因為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畜牧產品的需求快速增加,使得有的地方生態環境迅速惡化,草原的退化問題日益突出。草原的沙漠化半沙漠化問題迅速突顯,水土流失現象也非常嚴重,沙塵暴氣候天氣在有的地方迅速增多,對于畜牧業的科學和可持續的發展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部分定居的牧民已經開始游牧。因為氣候和環境的影響,畜牧產品的產量和品質不能有很好的保障,畜牧區多出售初級的畜牧產品,沒有自己的畜牧產業加工企業,不能形成規模化,市場不能對畜牧產品就近消化掉,這對畜牧區牧民的收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2畜牧業科學快速發展的對策
2.1加大對于農牧地區的教育基礎設施投入
對于有的民眾,要從思想上教育,使他們認識到科學文化知識對于生產和發展的重要意義,加大農牧地區的科技建設工作。加強農牧民的掃盲:[作。加大對于農牧民的科技教育和生產技能培訓。勞動者的科學文化水平和勞動技能對于他們獲得的效益往往有著重要的影響,甚至是主要的影響。
2.2加強對于農牧地區的基礎設施投入
使得農牧區的基礎設施落后的情況盡快改觀,特別是一些邊遠地區, 一些自然條件很惡劣的地方,更應該得到重視。他們的生產條件甚至得不到最基本的保障,生活條件非常困難,政府應當加大對這部分民眾的投入和關懷。對于一些自然條件特別惡劣的地區可以考慮移民到一些自然條件較好,水草豐美的地方安置。加強農牧地去的水電路郵氣的建設,解決人畜的飲水困難和道路交通的不便情況是眼前極為迫切的問題。加大農村的基礎衛生工作和疾病防疫工作。使得農畜的疾病防疫和治療情況迅速的得到改觀。在一些條件具備的地方要加大農牧區的生產結構調整,生產的組織性要加強,爭取建設一些規模化的農牧場, 改變小戶分散經營,投入巨大,在市場上又不能獲得很好收益的情況。
2.3 在思想上要重視自然環境對于畜牧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而且要落實到行動中去
要珍惜草原,保護草原,加強畜牧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積極的配合國家的“三北防護林”工程和退耕還林還草政策。改變畜牧區環境日益惡劣的情況,做好畜牧區的的防風防沙和水土保持工作。
2.4加快畜牧業的產業調整。積極培育一些畜牧產品加工制造企業
能對本地的畜牧初級產品進行初加工甚至深加工,改變畜牧區以往只能輸出原始生產資料的局面,延長畜牧業產業鏈。有條件的地區甚至可以發展一些龍頭企業,把本地特色的畜牧產品作成品牌產品和拳頭產品,使得本地區牧民能獲得有利的市場交易和很好的經濟收益。
本文地址:
http://www.qingqingav.com/industry/html/4900.html,如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5A農業人才網
文章錄入:朗晴 責任編輯:耕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