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與對策探討
1 前言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機械化也得到了較快發展,與此同時,一些相關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地暴露出來,嚴重地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的更進一步發展。這種現象必須得到足夠重視,我們必須通過認真調研,發現問題,采取有效辦法加以解決,從而推進農業機械化健康穩步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繁榮,通過對通河縣農機化現狀的調研,提出了幾點解決問題的對策。
2 通河縣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通河縣農業機械化水平在全省處于上等水平,特別是水稻生產機械化名列前茅。截至目前,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44.3萬kW,全縣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9.7% ,大中型拖拉機保有量4300臺,小型拖拉機保有量4600臺,擁有配套農具13350臺,水稻插秧機 6l 14臺,播種機6296臺,收獲機1223臺。農業生產普遍應用水稻機械播種、大中棚育秧、機械插秧、機械收獲,旱田機械播種、機械中耕、機械收獲,水旱田均采用機械整地等先進適用農機化新技術。
3 存在的問題
調研表明,全縣農業機械化發展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3.1 農民對農業機械化的認識程度不夠高
應該說經過多年來的宣傳教育,廣大農民對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還是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但這種認識和了解僅僅停留在淺層次上,并帶有很大程度的不穩定性和盲目性。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對農機的長遠作用,對農機實用技術和農機的相關政策掌握不多,認識不夠。
3.2 農機管理規范化仍存在一定問題
隨著國家和政府對農業的重視,農民對耕地和糧食生產的投入也越來越多。我縣近兩年來新增各類型農機具達到8 200多臺(套),平均每年遞增18.5% ,農機具的大幅度增加,給農村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給我們農機管理部門有序管理和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規范化管理。而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全縣農機規范化管理仍存在一定的問題,應該得到重視。
3.3 農機服務尚跟不上農機發展速度
近年來購機補貼的優惠政策,既給廣大農民帶來了較大利益,也使機械化程度有了歷史性增長。隨著農機具保有量的劇增,維修、保修成了一個焦點問題,解決不好,既會挫傷農民購買農機具的積極性,也會給各級主管部門以及生產廠家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所以,要克服各種困難,使農機服務跟上農機發展的速度。
4 對策
4.1 對農民認識不高的問題
一是要借助媒體作用進行宣傳。電視已進入千家萬戶,特別是推進扶貧開發后,我縣有線電視人戶率已達到79% ,要充分利用電視渠道,通過編輯通俗易懂的農機科普節目向農民進行宣傳,讓農民在潛移默化中了解農機、認識農機、接受農機、依靠農機、支持農機。
二是要強化自身作用進行宣傳。作為農機人,要時刻把弘揚農機精神,樹立農機形象,打造農機品牌作為第一責任,做到工作時間專門宣傳,業余時間隨地宣傳,走親訪友順便宣傳,來人咨詢借機宣傳。總之,就是要挖掘內部潛能,采取一切可行的辦法進行宣傳,達到讓農機真正進入百姓生活。
三是要調動鄉村作用進行宣傳。鄉(鎮)和村里直接面對農戶,做農民工作既便利又有效,調動好他們的積極性對農機進行宣傳,具有得天獨厚、事半功倍的自然條件。幾年來,我們采取補貼傾斜、上門培訓、主動幫扶、溝通感情、建立聯系點等多種方式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4.2 對農機管理不規范的問題
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實踐,使我們體會到要確保農機行政和執法得以理順,確保農機運行安全,確保農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確保農機事業健康發展,必須在強化管理上狠下功夫,讓農機規范化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一是要加強執法隊伍的監督管理;二是要加強對生產環節的監督管理;三是要加強對有機農戶的監督管理。4.3 對農機服務力量較弱的問題要在加大服務力度上下功夫。老百姓看農機,其落腳點還是看我們的服務水平和服務程度。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老百姓就信服我們,服務程度能達到群眾的要求,農機的效能就能更好地發揮,否則,農業機械不能發揮其應有效能,必將影響農機化的發展。我們感到要解決好當前的服務問題,應著重從三個方面人手:一是成立農機專業服務隊,二是實行廠縣聯動,三是加強服務中心建設。
本文地址:
http://www.qingqingav.com/industry/HTML/5016.html,如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中國農業人才網
文章錄入:朗晴 責任編輯:耕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