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tPage]
2.1技術差距
1)我國單一機械技術與國外液壓、氣動和機電一體化技術綜合應用的差距;
2)我國手動、半自動機械技術與國外全自動、遙控、信息化技術的差距;
3)我國中小型、單一功能與國外大型、聯合與復式作業機械的差距; 4)我國初步替代人工作業機械與國外作業高質量和操作舒適化的差距; 5)我國普通機械制造工藝裝備與國外激光切割、柔性加工等先進裝備的差距; 6)我國幾乎單一鋼鐵材料與國外金屬、塑料、橡膠以及特殊鋼材的差距。 2.2導致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 1)經費不足、研發能力薄弱。高校農機專業少,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受到人才的制約;而政府設立的各級農機科研單位的現狀更不樂觀,在人、財、物幾方面都有很多困難,所以沒有較好的科研開發成果;大多數農機生產企業因技術落后,人才更少,不具備自主開發能力。總體來說我國在農機生產領域存在著科技投入不足,人才培養體系不健全,科研力量不夠,基礎性、關鍵陛技術研究日益被弱化;新產品與新技術研發滯后的問題。 2)產品低水平重復仿制嚴重,自主創新少。國內農機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導致了耕作機械整體研發及生產水平的相對落后。 3)功能單一,耕作機械品種仍不齊全。目前國內農機企業生產的這類耕作機械或者種類缺或者數量很少,很難滿足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的需要。 3 農機修理方面的現狀 大部分機械是根據農業的特點和各項作業的特殊要求而專門設計制造的,如土壤耕作機械、種植和施肥機械、植物保護機械、作物收獲機械、畜牧業機械,以及農產品加工機械等,是一種技術含量高、結構相對復雜的專門化生產工具。 農業機械是用在作物種植業和畜牧業生產以及農、畜產品初加工和處理過程中的,所進行作業的工作條件比較惡劣,操作人員的使用技術水平和專業知識素質差別較大。和其他機械一樣,隨著使用期限的延長,機械零部件也會正常磨損而引起使用性能下降。因此維修也是農機行業發展非常重要的環節。 我國的農機產品維修服務有兩種方式:一是農機產品制造廠商在各地設立的特約維修服務站(點),主要負責所產機具的售后服務及換件修理等;二是農機主管部門會同工商管理部門核準的農機維修單位和修理專業戶。 我國從事農機維修的單位和個人(簡稱農機維修者,下同)必須具備營業執照,方可從事農機維修業務,并接受農業機械管理部門對其維修技術等級和維修設備年度審驗。農機維修者必須依照農機維修技術標準進行維修,保證維修質量。各級農機維修網點應嚴格執行農業機械修理工藝規程及修理質量技術標準,農機修配廠要加強修理設備的管理和維修,保證設備精度,提高設備利用率。 從我國目前農機維修現狀來看,在從業人員素質、技術設備水平和管理體制上都與發達國家有相當大的差距。農機生產商所設的服務站網點少,價格高,不是用戶的第一選擇;社會上的大、中、小型農機修配廠又很少,農機出現故障,很多情況下都農民自己維修或到個體維修點修理,技術落后,設備簡單,基本上還是手工作坊式的水平,這對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是非常不利的,也是制約我國農機行業發展的—個不可忽視的原因。結語:通過對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現狀、農機行業在設計、制造和修理幾方面的技術水平與先進國家的差距的總結和分析,可以得出結論: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發展雖然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還很不成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應與農業和相關產業協同發展,加快我國的農業現代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