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的發展對農業工程技術的依賴以及對農業工程人才需求程度越來越高。 2007年一號中央文件明確指出 “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資源利用率,改善農業設施裝備,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強調要 “加強農業物質技術裝備,不斷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不斷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 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 “提高現代農業裝備水平,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而農業現代化目標的實現,最終取決于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合格人材的培養。要使先進的農業裝備技術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使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就必須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專業素質高、業務能力及責任心強、遵守交通法規、品質高尚、有實際操作經驗、懂得管理的工程技術人才。
在我國農業的開放度不斷提高、城鄉經濟的關聯度顯著增強、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日益加大、農業農村發展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積累增多、各種傳統和非傳統的挑戰也在疊加凸顯等復雜多變的發展環境中,實現現代農業的發展目標,必然要對農業工程人才需求范圍及層次提出更高的要求。使高等教育更加關注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2005年教育部啟動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項目,強化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強調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強調實驗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如何培養適應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為農業和農村發展以及農業現代化服務的工程人才,是農業工程教育肩負的歷史使命。在現有的研究、開發、設計、制造、運行、營銷、管理和咨詢等為主要過程的工程鏈中,面向農科各專業改革工程訓練模式,培養與整個農業生產系統發展相適應的工程人才,需要深入研究現代農業發展的工程人才規格,對“農業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進行功能定位,明確發展趨向和建設目標,訓練現代農業對高等工程人才所要求的工程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