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美白對蝦的養殖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水質惡化的問題,如何處理好水質是養殖成功的關鍵,因此必須要隨時觀察水質的變化,及時調控水質,以保證養殖的成功。
筆者對于幾種水色的調節處理總結了一些經驗,希望與廣大養殖戶共同探討。
1 棕黑色
俗稱醬油色。出現該現象應馬上調節處理好水質。因為一旦時間長了,對對蝦的生長蛻殼會有一定影響,或會出現白斑病毒病,應在有太陽的上午潑灑水質改良劑或生態保水劑,第2d早晨4:00或者當晚12:00后排水30cm,然后于上午7:00~8:00或適當時間回水20cm,第3d早晨再排水20~30cm,回水30~40cm,或分兩天回水到原位,接著用聚維硐碘或季銨鹽絡合碘消毒液消毒水體,兌水潑灑,連用2~3d,消毒后的第二d潑灑水質改良劑或生態保水劑,第四d投放有益細菌(如硝化活菌)并進行水色調節和肥水。
2 墨綠色
該水色出現于長時間光照較為強烈和底質富營養化的情況下,意味著水質水色在一段時間內將要突變。處理方法為:晚上12:00后或早晨4:00~5:00排水,早上7:00左右回水,排水量每次為20cm左右,直至底部排出的污水不再有臭味和不呈污黑狀為止。如果經常大量換水對對蝦沒有造成異常反應的,可采用大排大灌的方法換水,換水后,用季銨鹽絡合碘消毒水體,第2d要灑30~50kg/667m2沸石粉、白云石粉或其他水質改良劑或生態保水劑。消毒第3d后,可投放有益活菌。如果換水比較困難或不采用換水的方法,可用優質消毒劑兌水潑灑。
3 白渾水
該水色于雨天出現較多,特別是土池常見,應立即測試pH值和鹽度,如果pH值降至8.0以下時,應調節pH值至8.0以上,但每次升幅不應大于0.6。如果鹽度也降幅很大或降至零時,雨過后要馬上換水并進行水體消毒,可選用溴氯海因、二溴海因、聚維硐磺或季銨鹽鉻合碘消毒液中的一種藥物消毒。潑灑40~50kg/667m2白云石粉、沸石粉或水質改良劑或生態保水劑,隔天再進行水色調節和投放水質處理有益活菌。
4 紅棕色
該水色出現于高溫期,主要是因為硅藻太多,雖是好水,但易產生氨氮偏高,應在早上檢測氨氮含量,如超出安全系數,應立即換水,并用水質改良劑或生態保水劑拌合沸石粉(干拌干灑)潑灑,用量為1~2kg/667m2水質改良劑或生態保水劑,25kg/667m2沸石粉。3d后再投有益細菌(如硝化活菌)將氨氮除掉。如氨氮含量不高,換水后可選用季銨鹽絡合磺或其他優質消毒劑消毒水體,第2d再潑灑水質改良劑或生態保水劑。隔天再調節水色(如投肥水性活菌培菌)和投放水質處理有益活菌(如硝化活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