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將最佳線形無偏預測法即BLUP(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法應用于豬的選育,不但占領了國際種豬市場,群體生產水平也居于世界前沿。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技術交流,自90年代中開始,我國種豬選育方法逐步從以體型外貌為主的閉鎖繁育發展到今天的應用BLUP模型進行選育,縮短了與發達國家在養豬技術水平和生產水平方面的差距,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2000年引進BLUP法,結合體型外貌、基因檢測等種豬性能測定和選育方法,種豬繁殖性能由期初的10.66頭/窩提高到2007年的l1.17頭/窩,其它生產性能也有了較大的進展,并使種豬選育步入新階段。
1 種豬選育新技術主要內容
1.1 種豬性能測定技術
運用不同設備進行主要性狀性能測定、檢測,如對出生重、活體背膘厚、氟烷基因和產仔數基因的測定等。
1.2 用BLUP法進行遺傳評定
將種豬性能測定信息錄入電腦,經過數學模型運算與分析,獲得所需要的EBV等有關信息。
1.3 根據遺傳評定結果EBV的高低進行選育
一一般選留EBV值平均數以上的個體留做種用。
2 種豬選育新技術國內外應用現狀
2.1 國外應用現狀
美、英、丹麥等國多采用多性狀模型、遺傳評估進行種豬選育。各國都依據數量遺傳學、分子遺傳學原理,根據市場需要,并從保護遺傳資源出發,制定相應的育種方案,應用現代測定設備和育種值分析方法,培育和生產具有優良特性的種豬。如在加拿大有300萬頭豬的系譜、背膘和生長性能測定數據(自1997年),20億條估計育種值(EBV)歷史記錄,定期公布種豬相關信息,進行種豬選育。美國育種聯盟(National Swine Improvement Federation) 制定遺傳育種手冊(Swine Genetics Handbook),按照統一標準測定和選育。他們為我們提供了成熟的技術和成功的經驗。
2.2 我國推廣應用現狀
2000年,全國畜牧獸醫總站發布了《全國種豬遺傳評估方案(試行)》及相關附件《遺傳評估性狀測定規程》、《遺傳評估數據記錄系統標準》、(遺傳評估模型》,明確規定了有關種豬選育要求。2003年,全國畜牧獸醫總站又牽頭實施了農業‘948’頌目“豬遺傳評估技術的引進與中國優秀種豬核心群繁育體系的持續發展”,大大推進了我國的豬育種工作。
最近,全國種豬遺傳評估中心網站實現了種豬在線登記、信息查詢。2001年以來,原全國大白豬育種協作組成員單位普遍開展種豬性能測定,應用GBS軟件進行輔助選育,取得數十萬條信息,開展了遺傳評估,取得明顯效果。
2.3 市場需求與競爭,促進選育新技術的實施
目前,優良種豬供不應求。客戶專業知識與購買經驗越來越豐富,經過選育具有完整系譜資料的優良種豬與未經選育的種豬價格差異在50%以上,因此,選育優良種豬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3 種豬選育新技術在本場內應用及效果
3.1 采用刺標法打耳號,建立種豬系譜檔案
給種豬打耳號,為種豬個體建立種豬檔案,是進行種豬個體識別、測定、信息采錄、遺傳評估工作的基礎。
傳統打耳號方法是從1到9 999打缺,1個周期后再重新打。這樣做會發生許多問題,如:耳缺因打得不好無法辨認,無法辨別出哪些仔豬是全同胞,1年中有許多重復的個體號。2000年,應用了刺標與耳缺結合的方法給種豬打耳號,即類似于人的紋身的方法在種豬耳上刺上阿拉伯數字,來表示種豬的窩號,窩內個體號用耳缺來標明。這樣如果是全同胞就能完全看出,節省了查閱資料的時間,使工作既簡單又準確。打耳號方法改進前后變化見表1。
3.2 應用分子檢測技術
在選育初期對基礎群種豬進行應激敏感基因的DNA檢測和淘汰,基本消除產生應激的遺傳因素,提高了種豬的適應性。1998年檢測100多頭,2004年檢測200頭。
3。3 應用B超測定種豬的背膘
1994-2000年,用的是屠宰測定的方法。測定出的優秀種豬要屠宰后測定其肉質性狀,屠宰后肌肉松馳,容易發生誤差。況且即使種豬再優秀也發揮不了它的優良性能了,造成優良基因的浪費。只能用其全同胞來代替,在生產中也會發生偏差。應用B超(ultrasonic),就是將人用的B型超聲波技術應用到種豬活體測膘中去,這樣測定的結果真實準確,測定后性能優良的種豬立即在生產中應用。
3。4 用BLUP模型分析結合體型外貌進行選留種豬
根據綜合育種值排序,對2倍于留種所需的育種值最高個體進行體型外貌評定,根據育種值和體型外貌選留后備豬群。
3.5 育種軟件GBS的應用
3.5.1 利用GB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利用中國農業大學開發的GBS系統軟件對窩總產仔數、達100 kg體重日齡、背膘厚等性狀進行BLUP育種值估計,得到單性狀估計育種值,作為評價個體生產性能遺傳潛力的主要指標。
3.5.2 用GBS軟件進行選配用GBS軟件計算配種公母豬間的親緣系數,結合保留血統安排選配。及時淘汰總體性能差的血統,引進補充優良血統種豬。
3.5.3 將GBS網絡版應用到種豬測定中 實現了育種數據共享,避免了育種數據重復記錄、查找繁瑣等弊病。客戶端能夠多點錄入數據并實現了快速、準確、及時地應用數據。也能更準確地為顧客提供需要的數據,有利于全國聯合育種遠大目標的實現。
3.6 應用人工輸精技術根據評估結果選用的優秀種公豬, 以人工授精方式在種豬場內應用,可節省養公豬的費用,加快遺傳進展。
3.7 采用本場選育與引種相結合的方法加快遺傳進展
4 用BLUP法對核心群種豬進行選育
4.1 核心群組成
大白豬基礎母豬群600頭,采用閉鎖和開放相結合的選育措施,根據BLUP估計育種值結合體型外貌進行選種,根據家系和親緣系數組織選配。
4.2 選育性狀
大白豬的選育性狀包括:繁殖性狀(窩總產仔數)、生長育肥性狀(達100 kg體重日齡)、胴體性狀(達100 kg體重背膘厚)和體型外貌(大白豬種特征、乳頭數及排列、四肢結實度等)。
4.3 測定和記錄
4.3.1 繁殖性狀母豬分娩當天記錄窩次、父親號、母親號、總產仔數、產活仔數、死胎、木乃伊、剪耳號、出生個體重、出生窩重;30日齡斷奶時記錄斷奶窩重,根據母豬胎次、哺乳仔豬頭數校正為21日齡窩重。
4.3.2 生產育肥性狀對生長發育正常的豬在85~ 1 00 kg體重階段用電子稱重器稱重,記錄體重、日齡、性別、圈號,校正為100 kg體重日齡。
4.3.3 胴體性狀85~ 105 kg體重階段稱重后利用B超測定豬體右側最后肋離背中線5 cm處背膘厚,校正為100 kg體重背膘厚。目前正在試驗豬個體性能測定系統,測定記錄個體采食量、增重、生長曲線等。
5 應用選育新技術后的遺傳進展分析
利用GBS軟件分析總產仔數、達100 kg體重日齡、達100 kg體重膘厚的群體遺傳進展如表3所示。幾年來,在中國農業大學種豬選育專家的指導下,本場通過運用新的選育技術,種豬場的種豬生產性能和遺傳穩定性有了很大提高,體型外貌更加均勻一致。種豬銷往全國20幾個省市區,受到各種豬場家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