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快我國林業生態建設發展對策
今后,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興林富民為宗旨,圍繞建設生態文明,全面推進森林經營,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著力增加森林總量,提高森林質量,增強森林功能。同時要進一步提高對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長期性與艱巨性的認識。 建國以來,我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隨著人口增加和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態環境承載力加重,生態環境問題仍然嚴峻。亂砍濫伐林木、亂墾濫占林地、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等現象屢禁不止。因此,對我國生態環境建設的長期性與艱巨性應有足夠認識。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有步驟地實施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一)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樹立生態經濟思想。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是牽涉以自然、經濟和社會多方面復雜系統工程,實踐證明,只有從生態經濟系統的綜合性、整體性和協調性出發,追求綜合效益最佳,才能既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又可在生態環境的改善中促進經濟的發展,達到生態經濟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搞好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總體規劃。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總目標,是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國土綜合治理,促進持續發展,參與全球生態環境保護。因此,各區域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必須服從全國總體利益,形成全國一盤棋的合理布局。在我國江河上中游水土流失區域,要以小流域為單元,實行山、水、林、田、路、電統一規劃,綜合治理與開發,實現總體利益最優化、長遠化。以多角度、多方式促進林業生態建設發展。 (1)要繼續實施好退耕還林工程。按照先易后難、突出重點的原則,嚴格退耕地還林條件,嚴禁將基本農田、行洪區納入退耕還林工程范圍。強化對已退耕還林地的管護,明確管護責任,加強對退耕農戶的監管,及時加強技術服務與指導,切實搞好退耕還林地的撫育管理工作,進一步鞏固造林成果,加強督查檢查。 (2)繼續實施好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要堅持把科學可持續發展作為林業工作的第一要務,攻堅克難,扎實推進造林綠化進程。加快構筑北方防沙治沙和沿海防風消浪兩大綠色生態屏障,推進主要江河流域生態保護網絡建設。加強重點區域生態修復,推進石漠化綜合治理和礦區植被恢復。大力推進“身邊增綠”,充分挖掘森林資源增長潛力。 (3)全面推進林業經營,著力提升林木的質量和效益。建立健全造林、撫育、保護、管理投入補貼制度,全面加強林業經營工作。建立林業經營技術體系,推動林業分類經營向縱深發展,以科技支撐林業經營。改革和完善采伐管理,科學編制并嚴格執行林業經營方案,建立林業可持續經營新機制。 (4)立足國內增強木材供給能力,維護國家木材安全。科學制定林業發展規劃,優化發展布局,強化森林資源培育,有效提高木材供給能力。在南方集體林區,大力推進速生豐產林、工業原料林以及珍貴大徑材基地建設,形成我國商品林發展和木材生產的重點區域。在東北內蒙古林區,盡快將木材產量調減到合理定產水平,加大森林撫育經營和保護管理的力度,建成大徑材和珍貴用材戰略儲備基地。在平原地區,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型防護林和四旁植樹,建成以人工林為主體的補充木材供給的新興產業基地。 (5)大力增加森林固碳總量,提高林業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大力培育碳匯林和生物質能源林,增強森林生態系統整體固碳能力。抓好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蟲害防治,預防和減少各類災害造成森林資源的損失。嚴格林業行政執法,打擊亂砍濫伐林木行為,減少毀林,防止森林退化。盡快建立森林碳匯計量標準和監測體系,提高森林固碳監測能力,維持林業生態環境平衡。 (6)加強森林資源管理基礎建設,提升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水平。強化各級隊伍建設,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全面提高森林資源管理能力和執法水平。建立國家森林資源監測的專門機構,增強綜合監測與評價能力。加快林業數表修編進程,構建實物度量、效益評估和經營評價標準化體系。加快推進重點國有林區森林資源管理改革,建立國有森林資源管理的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