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渠道籌措林業生態建設資金。加強林業生態環境建設,關鍵在建設資金的投入。要把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投資納入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并予以優先安排,堅持國家、地方、集體、個人一起上,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籌措林業生態建設資金,建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基金制度,統籌安排,專項使用,并逐年增加資金規模,確保工程建設資金投人。積極爭取和實施好國家重點林業生態建設項目;積極爭取外資開展林業生態建設。按照“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要求,管好用好林業生態建設資金;按照“誰受益、誰補償,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建立和完善生態效益補償制度。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各類投資主體向林業生態建設投資;堅持“誰造誰有,合造共有”政策,調動廣大群眾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的積極性。同時加強國際合作積極爭取國外援助和優惠貸款。國家有關部門應制定一個全國性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辦法,并盡快實施。
(四)加強法制建設,依法保護和治理林業生態建設。 加大林業執法力度,依法保護森林環境,進一步健全與保護生態環境有關的法律隊伍,加強林業法制交易和生態道德教育。不斷提高全民法制觀念,依法打擊各種破壞水土資源與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加快制定與防治荒漠化以及生態環境相關的法律。 廣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增強全民的法制觀念和生態觀念。開展林區治安綜合治理,堅決打擊亂砍濫伐、亂捕濫獵行為。嚴格木材采伐、運輸和經營管理,開展蛙、蛇和林地專項治理。切實保護好天然次生林、林地和濕地。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在研究制訂經濟發展規劃時,要統籌考慮生態環境建設;在經濟開發和項目建設中,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充分考慮項目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并提出評估報告,安排相應建設內容。 (五)加強林業生態方向的科技宣傳教育工作,提高林業生態建設成效。 (1)要重視林業科學基礎研究、應用和高新技術開發,改善技術裝備,提高林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依靠科技是發展我國林業的根本出路,也是搞好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基本保證。要建立健全林業科技推廣體系,穩定科技隊伍,重視生態環境建設人才的培養,采取多種形式,建立各類林業人才教育和培訓體系。切實加大對林業職工的培訓力度,提高林業建設者整體素質,切實依靠科技進步,改善林業生態結構、提高林木質量,充分發揮林業生態的整體效能,努力提高科技興林水平。 (2)宣傳和普及植樹種草、水土保持、生態農業等方面的科技知識;完善森林生態環境監測、科技推廣、信息服務體系;廣泛宣傳推進生態示范區建設;推廣小流域綜合治理、生根粉、節水灌溉、森林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加強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 (3)動員全社會力量建設林業生態工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成敗關鍵在于廣大群眾。要積極搞好宣傳,提高全社會對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投身生態環境建設。調動群眾造林和護林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強林業建設方針、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工作,團結社會各界的巨大力量,推動我國林業生態建設再上新臺階。 (六)改進林業生態環境建設項目管理辦法,提高綜合合理效益。 為克服條塊分割、各部門各自為政的現象,貫徹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的“整體性”原則,建議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以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為龍頭,大支流治理為骨干,以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為基礎,以各地方林業部門為基本管理單位,將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農牧措施等各種措施相互配套,農林水等部門相互配合,進行綜合治理與開發,發揮綜合效益。 (七)實行嚴格的林地保護制度,保障林業發展空間。 堅持把林地放在與耕地同等重要的位置嚴加保護,建立基本林地保護制度。盡快頒布全國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綱要,編制并落實各級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及早出臺《征占用林地定額管理辦法》,對涉及征占用林地的國家重大建設項目,提前介入,加強監管,實現對我國林業生態建設更系統的制度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