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重大建設工程
一、飼料安全保障工程 針對飼料質檢機構亟待升級、安全評價和預警能力建設滯后、飼料監管基礎信息整合共享利用程度低、基層監督執法力量薄弱、飼料生產企業質量安全自控能力弱等突出問題,按照統一協調、突出重點、各有主攻、優勢互補的原則,建立安全評價、檢驗檢測、監督執法三位一體和部、省、市、縣職能各有側重的飼料安全保障體系,基本滿足飼料管理部門依法履行飼料質量安全職責、保障動物性食品生產源頭安全的需要。 飼料效價和安全評價基地建設:依托具備設施和工作基礎的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建設國家飼料評審中心和涵蓋主要食用動物品種的飼料安全評價基地,設施條件、技術手段、人員素質和質量管理體系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評價結果與相關國際組織和主要發達國家互認,基本滿足我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主要品種安全性與有效性評價、潛在有毒有害物質和非糧飼料原料安全風險評價工作需要。 飼料安全檢測體系建設:依托中央和部級直屬技術機構提升飼料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研究能力和飼料質量安全基準物質研發能力。依托現有部級飼料質檢機構提升建設針對不同類型有毒有害物質的專業檢測參考實驗室,開展有毒有害物質快速檢測技術和高精度確證技術、未知風險物質篩查鑒定技術研發和主要基準物質研制。以完善確證檢測與預警監測能力為重點,提升現有部級、省級和重點區域飼料質檢機構的質量檢測和風險分析預警能力,改善檢驗檢測儀器設備條件,全面滿足按照國際國內技術標準開展飼料安全監測的工作需求。支持大中型飼料生產企業加強檢測實驗室建設,提高裝備、人員和管理水平,有條件的地區建立第三方飼料檢測機構。為飼料生產和使用大縣飼料監督執法機構配備移動監管平臺,裝載快速檢測取證設備,實現現場抽樣、取證和主要違禁物質快速篩查。 飼料安全監督信息平臺建設:運用現代網絡通訊技術,建設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產企業管理信息平臺,對進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注冊登記、生產企業行政許可等信息進行集成整合,實現數字化集中管理、適時更新和公開查詢;為基層飼料監管人員配備便攜式查詢終端,實現飼料產品行政許可情況和生產企業合法性現場核實信息化。建設飼料和飼料添加劑質量安全監測信息管理平臺,通過數據庫實現質量安全監測及查處信息實時報送和快速傳遞。 二、秸稈養畜示范工程 針對農作物秸稈處理利用率不高、飼喂效率仍有提升空間的現實情況,把發展秸稈養畜與建設現代養殖業、調整畜牧業結構、發展循環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秸稈養畜在農牧結合中的關鍵節點作用,推動糧食主產區實現牛羊增產、農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秸稈養畜聯戶示范:選擇草食牲畜飼養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地區,由地方畜牧技術推廣機構或農民專業合作社牽頭組織,支持適度規模養殖戶建設秸稈處理設施,購置秸稈處理機械,擴大秸稈養畜規模,繼續擴大提高秸稈利用量和秸稈處理利用率,鞏固草食牲畜自繁自養模式,穩定母畜數量,保護草食牲畜基礎生產能力。 規模場秸稈養畜示范:支持規模養殖場自行或訂單種植青貯玉米,建設秸稈收集處理設施,購置秸稈處理機械,推廣全混合日糧等先進飼喂技術。鼓勵示范場擴大秸稈處理能力,為周邊中小養殖戶提供優質商品青貯飼料,建立形成以秸稈為主要粗飼料資源、采用先進適用養殖技術、糞便回田利用的現代化農牧循環發展基地。 秸稈青黃貯飼料專業化生產示范:支持秸稈資源集中連片、但草食家畜比較分散的地區建立秸稈飼料專業化生產企業,推廣統收、統貯、集中供料、分戶使用模式,推進秸稈飼料專業化生產和商品化利用,為周邊牛羊養殖戶提供長期穩定的粗飼料供給。 秸稈成型飼料產業化加工示范:支持秸稈資源富余地區建設大型商品秸稈飼料加工廠,利用物理、化學、生物等技術處理手段,將農作物秸稈加工制作成便于保存、運輸的秸稈顆粒飼料、秸稈配合飼料、秸稈生物飼料等產品,調節粗飼料資源區域性、季節性短缺,為農牧區防災減災提供飼料儲備。 三、蛋白質飼料資源開發利用工程 針對我國大豆、魚粉主要依靠進口,蛋白飼料原料瓶頸制約日趨嚴重的狀況,對糧油、食品加工副產物等非糧原料進行優質化處理,部分替代魚粉、豆粕,結合氨基酸平衡技術,緩解我國蛋白飼料原料不足壓力,增強持續發展能力。 雜粕優質化利用技術示范:建設采用新工藝壓榨棉籽、油菜籽等油料生產脫毒餅粕示范基地和雜粕深加工生產優質濃縮蛋白示范基地。通過示范基地建設,推動國內雜粕資源優質化,提高雜粕在畜禽飼料中的添加比例。 食品工業副產品高效利用技術示范:建設利用動物加工副產品深加工生產優質蛋白的示范基地,利用食品工業糟渣廢液經微生物發酵生產優質蛋白的示范基地。選擇一批大型飼料生產企業,建設蛋白質飼料資源高效利用示范基地,結合氨基酸平衡技術,開展低豆粕、低魚粉和低總氮飼料產品生產和示范推廣。 苜蓿高效生產加工示范基地:在東北、華北、西北分別建設苜蓿高效生產和加工示范基地,利用退耕地、鹽堿地等非耕地種植優質苜蓿品種,推廣高產栽培和草顆粒、草粉等草產品加工技術,提高苜蓿等優質飼草的生產利用效率,增加飼料蛋白資源供給。 四、飼料科技創新工程 飼料科技轉化基地:積極引導科研單位、大專院校、企業緊密結合,建立飼料科技產業聯盟。繼續加大飼料科技投入,以飼料基礎數據庫、安全環保飼料添加劑研制、節能減排關鍵技術研究為投入重點,推動飼料科技創新。將現有技術進行系統集成、組裝、轉化,促進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 加工技術改造示范基地:選擇一批生產規模大、管理水平高的飼料加工廠,采用現代化加工工藝和信息化管理手段進行技術改造,建立優質高效飼料生產示范基地,推廣飼料生產全程精細化管理理念,降低加工過程中的原料損耗、能耗和粉塵污染,提高生產效率。推廣飼料散裝運輸及配套技術。 飼料工業人才培訓基地:以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為依托,加強飼料行業質量安全、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訓。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學習借鑒國際先進飼料管理經營和質量安全控制經驗。強化職業技能鑒定和從業資格準入,提高飼料行業關鍵崗位人員整體素質。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