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ygw0y"></strike>
    <strike id="ygw0y"><s id="ygw0y"></s></strike>
  • 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農業人才網 >> 行業資訊 >> 種子 >> 正文

    遼寧省農作物品種選育工作現狀及對策

    2011-11-22 網絡

       1 農作物品種選育工作現狀

       我省農作物育種體系由國有科研育種機構(包括農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其他民間各類經濟成分科研育種組織組成。品種資源創新(自交系、系別選育)的核心單位是國有科研育種單位,占品種資源創新的90% 以上。在品種的創新上,近年來,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以下簡稱《種子法》)實施以來,國家鼓勵各個組織進行品種選育研究,其他民間各類經濟成分科研育種組織逐步占有絕對優勢,2001~2008年,從參加品種試驗的其他民間各類經濟成分科研育種組織比例從1% 上升到75% ,省內國有科研單位數量比例從99% 下降到25%。其中,玉米方面:丹東農科院、遼寧省農科院、沈陽市農科院、鐵嶺市農科院、錦州市農科院、本溪市農科所為核心國有科研育種單位。水稻方面:省農科院稻作所、盤錦鹽堿地所、沈陽農業大學為核心國有科研育種單位。大豆方面:鐵嶺市農科院、省農科院、開原市農科所、丹東農科院為核心國有科研育種單位。蔬菜方面:省農科院(園藝所)、沈陽市農科院、沈陽農業大學、撫順園藝所為國有核心育種單位。水果方面:省農科院(果樹所)、大連果樹所、興城中國果樹研究所,其他為民間及各類經濟組織育種組織,主要為公司及個人。

       2 遼寧省育種主要成果與應用情況

       《種子法》實施以前,我省選育的農作物品種絕大多數為國有科研育種機構選育,《種子法》實施以后,其他民間組織選育出的品種市場比例逐步增大。玉米方面,國有科研育種單位品種推廣市場占有率明顯下降;水稻方面,略有上升;大豆方面,略有下降。玉米方面,國有科研育種單位選育出的有丹玉系列、遼丹系列、沈玉系列、鐵丹系列等,其他組織選育的有東單系列、金剛系列、海禾系列等,2003~2007年,省內國有科研育種單位品種市場占有率從59.4% 下降到30.9%。水稻方面,國有科研育種單位選育出的有遼粳系列、鹽豐系列、沈農系列等,其他組織選育的有富禾系列等,2003~2007年,省內國有科研育種單位品種市場占有率從73% 上升到83%。大豆方面,國有科研育種單位選育出的鐵豐系列、開育系列、丹豆系列等,其他組織選育的系列品種等,2003—2007年,省內國有科研育種單位品種市場占有率從85.O% 下降到80.9%。

       3 農作物品種選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3.1 遺傳基礎狹窄

       隨著農業生產及育種水平的不斷提高,現有的種質資源已很難滿足育種及生產需要,其中部分資源作用逐步減弱,甚至被淘汰,種質遺傳基礎日益狹窄,且省內種質資源引進工作在各單位封閉運行,交流很少,尤其是部分單位新引進的雜交作物優良種質,基本不能資源共享。這些已經成為農業生產再上新臺階的主要限制因素,必將導致優異種質資源緊缺,審定品種數量多,突出品種少,整體育種水平不高的局面。以玉米為例,全世界至少有250個玉米種族,但在我省生產上大量使用僅2個,還有二三個使用范圍較窄的種質,幾個骨干自交系及其衍生系,在生產上所占的比重競高達80% 以上,根本不能保障糧食生產安全。

       3.2 基礎研究薄弱,創新能力受限

       科技創新投入不足,中長期投入少造成基礎理論研究薄弱,已成為限制我省育種工作的首要因素。一方面多生態環境、抗病及耐瘠育種等科學實用的常規技術難以廣泛應用;另一方面生物技術、航天、多倍體、輻射、基因芯片等高科技育種方式舉步為艱。以水稻育種為例,育種人員只崇尚“拿來主義”或“短、平、快”的育種研究,不開展引進創新和原始創新,多數單位主要集中在常規稻品種選育上,而雜交粳稻育種攻關工作由于投入大則很少有人去研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生物技術育種在國外已成功運用,雖然國內個別大型科研院所和種子公司已經開始啟動生物技術育種,但大都處于初步探索階段,一旦大的農業政策發生調整,轉基因限制解除,我們將會處于非常被動的位置,民族種業也必將失去主導地位,我們的米袋子將會掌握在別人手里。

     

    [NextPage]

       3.3 投資概念不清晰,政策和體制限制發展

       現在國家與省兩級政府對部分主推優良品種施行后補助制度,且優先予以立項、表彰,無商業化和公益性育種之分,無常規與雜交品種選育之分,直接受益者并不是種質資源的創造者。這種體制導致了商業性雜交種育種收益特別高,公益性常規育種收益特別低;雜交作物育種受重視,常規作物育種受歧視;效益高的作物好立項,效益低的作物難立項;品種資源創新積極性不高,公益性創新資源不共享;部分國家科研單位育種專家或工作人員個人收益過高的現象發生。以玉米為例,國家科研院所選育的優良自交系不共享,收保護費或限制使用;育種者選育一個優良雜交種,轉讓費可達到上百萬,甚至上千萬,但自交系選育者可能什么也得不到;雜交種的選育者可以風風光光地獲得巨大利益,可以受到各級獎勵,而資源創新工作者卻一無所獲。同時,國家或政府投資主要傾向于大、中科研院所,而對非國家單位科研、育種部門投入較小,即使是國家科研單位,政府部門投資也只占整個單位科研投資的1/5,民營科研單位則更加困難,尤其是南繁育種工作困難更大,主要表現于基地費用高、難落實,人員工作條件差。同時,經費的缺乏也導致異地鑒定工作和多點鑒定工作開展不了,品種選擇壓強小,直接導致育成品種穩產性受氣候條件影響較大,年際問表現差異顯著,推廣年限縮短,大大影響了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

       3.4 對當前面臨嚴峻形勢認識不足

       來自國外同行的競爭已經近在咫尺,世界最大的幾家跨國種業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在中國設立辦事機構、聘用技術人員、布置品種試驗,努力實現本土化。目前,美國杜邦先鋒公司的耐密玉米品種已經獲得巨大成功,其他國外知名公司先進的品種也開始進入試驗、推廣階段。而我們對形勢認識不足,國外采用標;隹化育種手段時,我們還在靠經驗育種,育種缺乏前瞻性。以大豆為例,高蛋白、高油品種數量較少,滿足不了日益發展的大豆加工產業需求;高異黃酮、低亞麻酸、胰蛋白酶抑制劑缺失、脂肪氧化酶缺失品種的選育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

       3.5 部分作物育種難以維持

       省內各作物育種發展不均衡,部分常規作物育種隊伍解散,種質資源流失,科研人員改投其他作物育種或開發部門的現象屢見不鮮。據統計,省內大豆育種核心機構由原有的6家縮減為2家,高梁育種核心機構由6家縮減為1家,小麥、谷子、花生育種核心機構分別由3家縮減為1家。究其原因,主要是常規品種效益低,政府投入不足,立項困難以及部分科研院所內部分工、分配機制的不完善。目前這樣的機制,對調整種植業結構,發展縣域經濟,實現一村一品將成為主要的障礙。

       4 解決辦法和措施

       4.1 加強種質資源引進與創新研究

       首先各類科研單位問應開展廣泛的試材交流,不僅省內要互相交流,也要;加強同外省和國際間的交流。資源引進與發放工作應該由省內某一固定單位牽頭組織,省外辦、省科技廳、省財政斤、省農委和主要科研院所承擔具體任務,加強優異種質資源引進,在全省各類國家與民營科研院所中廣泛散發。同時,對已有資源,應組織省內科研院所和民營企業育種單位開展技術路線、選擇方法創新工作,挖掘利用潛力。

       4.2 加大原始創新和技術創新科研投入

       政府各相關部門應積極協作,組織起全省農作物科技攻協作網,建立健全獎勵機制,設立專項攻關資金,進一步加強遼寧科研和育種力量,整合有關人、財、物等各種資源,全方位、多層次開展資源創新和廣適應性新品種的選育等科技攻關工作,并定期召開先進育種理論、技術研討會,加強信息交流,最大限度的鼓勵和扶持科研院所與民營企業在品種選育方面進行的技術創新。要在科研院所或企業自身投入一定研發經費基礎上,加大對原始創新和技術創新的科研投入,加大對生物技術育種基礎理論研究的投入,加大南繁育種基地的建設投入。今后,重大科技獎項也應該向這些方面傾斜,使科技的發展由計劃推動向依靠市場機制和體系帶動轉變,科研創新由跟蹤模仿向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再創新并重轉變,提升農業科技的創新能力。

       4.3 不斷根據市場需要調整育種方向

       立足遼寧,面向國內外,不斷根據市場需要調整育種方向。玉米方面,通過總結近10年的生產實踐,“耐密”是保障玉米實現高產再高產的需要。耐密型品種鄭單958從南t11:t1:的大區域種植和先玉335的精量播種形式的推廣,促使農民轉變并適應了密植觀念,有關專家在黃淮海四省進行隨機調查200多個點次,驗證出農民自發種植的鄭單958,平均密度已經提升為7.95萬株/hm2 ,更不可思議的是在吉林省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了保苗9.45萬株/hm2的創新高種植密度,農民自發推廣了不問苗、不定苗的“懶漢”耕作栽培,事實證明,耐密品種的選育與推廣,已經勢在必行。育種家應積極根據市場以及農業產業化發展需求調整育種方向,應向高產、優質、多抗、適應性廣、繁制種產量高、種子質量好、專用、特用、高效益育種方向調整,同時要順應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需要,選育早熟、耐密植(中稈)、脫水快的優良品種。

       4.4 加大異地鑒定力度,提高品種穩產性

       近年來,由于生態環境的日趨惡化,土壤肥力下降,品種的越區種植,種子的大調大運,使得品種原有的各種病害還沒有完全控制,新的病蟲害又開始蔓延,對高產、穩產威脅很大。鑒定新品種在多種環境條件下的穩產性,就必須開展多點試驗、示范,從而篩選出適合各地生長的綜合性狀好的新品種。美國先鋒良種的科研單位早已進行這方面的試驗,而我們則是因為科研費用的嚴重不足,無法進行全國范圍內的多點鑒定,只能在部分省、市進行小面積的鑒定,嚴重制約我省育種工作的發展。今后應不斷增加異地鑒定試驗點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經費的投入,為選育適應性廣、穩產性高的新品種提供便利條件。

       4.5 保障各作物均衡發展

       政府部門應制定強有力的保障措施,在做好玉米、水稻等大宗作物的同時,重點支持大豆、高梁、花生、馬鈴薯、谷子、小宗雜糧、小油料等作物的科研育種與資源保存工作,以保持我省已有的育種優勢,促進我省各作物育種工作均衡、健康、有序發展,盡量避免出現部分常規作物育種隊伍解散,育種資源流失,科研人員改投其他作物育種或開發部門的現象。


    本文地址:http://www.qingqingav.com/industry/HTML/4740.html,如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中國農業人才網
    文章錄入:朗晴    責任編輯:耕農 
    【字體: 】【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相關文章
    中國農業人才網及旗下網站 版權所有 2003- ©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服務價格 | 付款方式 | 幫助中心 | 網站地圖

    中國農業人才網及旗下網站為您提供畜牧人才、種植人才農資人才食品人才等求職招聘服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n鬼沢| 亚洲啪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黄色成人网站免费无码av | 毛片无码免费无码播放|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内射| 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尤物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 日韩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粉嫩大学生无套内射无码卡视频 |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无码GOGO大胆啪啪艺术| 东京热加勒比无码视频| 亚洲a无码综合a国产av中文|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爱AV|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精品亚洲AV久久久无码| 午夜福利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 日韩精品真人荷官无码|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漫画|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播放| 毛片免费全部播放无码|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专口|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翼乌工口肉肉无遮挡无码18|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 曰产无码久久久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av无码喷奶水糖心| 无码V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 日韩视频无码日韩视频又2021|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波多 | 国产精品爽爽V在线观看无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