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林產品生產、消費和加工大國,林業產業發展逐步邁上新臺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我國林業人才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我國林業人才資源開發工作與林業產業快速發展的形勢相對滯后,總的來說非常匱乏,現有的從業人員絕大部分是從林業相關行業轉行而來的,沒有經過專門的生態旅游服務與管理技能培訓,高層次技術管理人才數量有限,很大部分從業人員都只有中專(含中職)以上學歷等等。因此,林業人才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必須加強林業人才隊伍建設。
1、加強林業現代化人才隊伍建設的必要性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把林業產業結構推向市場。深入開展科技興林,積極推進林業新科技革命,逐步建立起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造、采、運、加工一條龍,林工商一體化,技工貿、內外貿相結合的林業新體制勢在必行。而這一切的實現,都建立在人的觀念的改變和素質的提高。要實現林業產業現代化,建立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和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不僅取決于人的數量,更取決于人才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中國作為在林業上起步晚、基礎差的發展中國家,要想在國際林業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順利發展林業事業。就必須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下大決心,實現人的現代化。
2、新形勢下加強林業人才工作的重要性
加強林業人才工作,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生態建設的迫切需要。進入新世紀,我國林業產業發展很快,黨中央、國務院對加快林業發展高度重視,林業投入大幅增加,林業政策不斷完善,但所有這些還應加上人才支持這個大因素。正所謂 “有非常之人,然后才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才有非常之功。”我國林業產業發展要取得非常之功,實現跨越式發展,當務之急也在人才。
加強林業人才工作,是調整林業產業結構、做大做強林業產業的迫切需要。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產業發展戰略,必須在加強生態建設的同時,毫不放松林業產業的發展,在建設和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我國土地資源、樹種資源和勞動力資源的潛力,充分發揮森林產品品種豐富、可再生、綠色無污染的優勢,充分運用林產品市場廣闊的強大引導作用。當前,林業產業的發展相對滯后,產業規模小,整體素質差,資源利用率低,相對生態建設是一條“短腿”。我們要把 “短腿 ”加長來適應 “長腿 ”,就必須大力培養能夠促進產業發展的創新型人才,以人才成長推動科技創新、管理創新,以技術跨越帶動林業生產力的跨越,實現林業產業結構的升級,即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要素密集型產業、科技密集型產業轉變,不斷提高林業產業發展的科技含量和規模效益,促進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與共生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