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蠶業人才的作用
2.1 蠶業人才是蠶業產業發展的“領路人”蠶業人才在種桑養蠶生產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蠶業生產技術和生產經驗,敢于運用蠶業新技術進行試驗示范,通過蠶業與其他經濟作物的效益比對,促使農民自覺淘汰那些“產量低、效益差”的經濟作物,而主動選擇“高產出、高效益”的蠶業作為經濟發展
1的主要產業,促進當地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2.2 蠶業人才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領頭雁”蠶業人才在蠶業經營體制和生產經營模式上的變革、創新,以及在推廣蠶業應用新的科技成果方面的率先進入,較快地適應農村生產力發展的要求,能發揮很好的示范輻射作用,帶動鄉民通過種桑養蠶脫貧致富,推動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
2.3 蠶業人才是蠶業先進科技應用的“推廣員”蠶業人才利用自身的獨特優勢,充分發揮上連正規專業技術人員,下連千家萬戶生產第一線農民的橋梁紐帶作用,能結合生產實踐對所學蠶業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再向其它村民進行蠶業技術傳、幫、帶,既通過生動的種桑養蠶增收示范調動農民應用蠶業先進技術的積極性,又擴大蠶業技術指導的覆蓋面,做到了生產有樣板,技術有人教,收入有保障。鳳山縣鳳城鎮鳳凰村養蠶能人張海林帶頭引進桑園低改技術,率領群眾大膽嘗試桑園管理新方法,引進噴淋、培土、化肥深施、剪枝、育苗、采桑等農機設備,逐步實現種桑養蠶全程機械化運作。同時綜合利用自家沼氣池沼液、沼渣澆灌桑園,使桑園缺肥苗細等突出問題得到解決,節約了施肥等桑園管理成本,提高了桑葉產量和質量,激發了桑農的生產積極性,種桑養蠶成為該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全村年產鮮繭200 多噸,產值達500 多萬元,張海林等十多個村民也成為鳳山乃至東蘭部分地方長期聘用的專業技術員。
2.4 蠶業人才是蠶業經營體制的“助推器”一些蠶業人才通過組織成立蠶業專業協會,解決了農村單家獨戶養殖、貧困戶個人力量薄弱的問題,使技術、資金、信息等資源得到有效整合,提高經濟效益。通過運用產業化的經營形式,不_斷壯大蠶業產業規模,延長產業鏈條,實現了對傳統蠶業經營體制和方式的創新,增強了農戶抵御風險能力和競爭能力。此外,蠶業人才長期活躍在市場與生產者之間,及時捕捉蠶業市場供求信息,幫助農民及時將農產品推向市場,解決農民的產品銷售不暢問題。宜州市慶遠鎮山灣村農民技術員韋玉君領頭創辦山灣村蠶業協會,利用“農家課堂”積極推廣和應用良種嫁接桑、蠶藥規范使用、小蠶共育等先進技術,組織132 個會員戶發展“蠶、沼、桑、燈、魚”生態型蠶業,創辦示范基地5 160畝,通過請客上門和網上銷售,讓鄉親們種養出的產品在家門口都能賣個好價錢,該村人均養蠶年收入達6 0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