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福建省高等農業工程人才培養的迫切性
據2007 年的統計數據,福建省耕地面積為133.31 萬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04 公頃,人均土地和耕地面積均不到全國人均的一半,是最少的省份之一,福建省農業的生產基本可以看作丘陵山區的生產。臺灣省耕地約91.7 萬公頃,占全島土地面積的25.5%,其中水田54 萬公頃,旱田37.7 萬公頃,與臺灣省的農業生產基本類似。但是福建省的農業機械化水平遠低于臺灣省,從臺灣省農業工程人才的培養及現狀與福建省對比,很明顯福建省農機人才培養落后。雖然目前從事農機工作的人員有1.98 萬,但大多數不是農機出身,沒有經過農機專業系統的學習,主要是通過短期培訓,而且出現老齡化現象。特別是高校農業工程專業的老師及科研人員,老齡化尤為嚴重。在福建省高校中,除了福建農林大學的研究生教育外,沒有開設農業工程方面的本科專業,農業工程人才的培養已經出現了斷層現象,福建農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于1999 年及2000 年培養了60 名“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的畢業生,據統計,從事農機方面工作的寥寥無幾。農機行業從20 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強勢行業變為現在的弱勢行業,大部分人才流向獲利高的行業,使得目前大多數農機制造企業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明顯感覺到很大的壓力,招收的畢業生雖然畢業于機械設計及制造相關的專業,雖然掌握了機械設計的基本技能,但是缺乏農業生物知識方面的專業訓練,因而產品開發不易上手,有較長的適應磨合期。企業有時好不容易花了幾年時間培養出來的產品開發人才,卻沒辦法把他們留住。福建省農機制造企業數量這幾年猛增,現有的微耕機制造企業有16 家,其中有13 家企業的機型均為意大利benassi 公司機型,企業創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關鍵技術,產品低水平重復,所有的這些因素對農機制造企業的發展極其不利,延緩了農業機械化的進程。
4 結論
從福建省與臺灣省的農業機械化水平及農業工程人才培養的力度對比分析,可以知道臺灣省的農業機械化水平能居于亞洲前列,與臺灣省農業工程人才的培養是分不開的。為了加快福建省農業機械化進程,推進農業現代化及海西建設,相關部門必須加大農機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主要包括農業工程人才的培養、對農機制造企業扶持,以及提高農機科研、管理人員的待遇,扶持農機專業的招生,注重農機人才后備梯隊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