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州畜牧支撐體系現狀
1 現狀
據調查,2010 年年末,臨夏州有畜牧技術支撐機構124 個,人員編制571,有在職職工497 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353 人,占職工總數的71%。州級畜牧技術推廣機構1 個,隸屬于臨夏州畜牧局,是財政全額撥款的公益性科級事業單位,編制28,實有職工32 人,其中管理人員6 人,專業技術人員15 人,工勤人員11 名。職稱結構為高級3 人,中級9 人,初級3 人。學歷結構為大學11 人,大專8人,中專2 人,高中及初中11 人。全州共有縣級畜牧科技推廣機構8 個,全部為財政全額撥款機構。共有編制120 名,實有工作人員90 人,其中管理人員16 人,專業技術人員57 人,工勤人員17 人。職稱結構為副高級6 人,中級33 人,初級18 人。學歷結構為大學15 人,大專38 人,中專16 人,高中及初中21 人。
全州共有鄉鎮124 個,鄉級畜牧科技推廣機構為綜合設置,名稱是鄉(鎮)畜牧獸醫站,共有115個,其中由縣農牧局管理的有44 個,由縣農牧局和鄉(鎮)政府雙重管理的有71 個。共有編制423 名,實有工作人員375 個,其中管理人員57 人,專業技術人員281 人,工勤人員37 人。職稱結構為副高級2人,中級102 人,初級177 人。學歷有大學51 人,大專136 人,中專111 人,高中及初中77 人。州、縣級主要職能為,制定畜牧科技推廣規劃及年度實施計劃,提出畜牧業行業重大技術進步和政策措施建議;負責全州畜牧良種工程實施和畜禽生產性能測定,承擔種畜禽場(戶)鑒定驗收,組織實施相關品種登記、引進、繁育、推廣工作;負責實施畜牧科技示范推廣工作,大力推行畜禽健康飼養方式;負責畜牧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及技術人員培訓;承擔畜牧科技推廣項目管理實施和臨夏州畜牧業技術標準制定,承擔畜牧科技推廣工作統計分析和養殖效益典型調查工作;指導畜牧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等工作,承擔養殖環境監測與監督管理工作。鄉級畜牧站主要職責為,承擔全鄉畜禽的疫病防治、監測、畜禽品種改良、畜牧養殖技術推廣、畜牧科技推廣統計、政策法律法規宣傳等工作。
2 存在的問題
縣、鄉級實有人員少,缺編78 人,不同程度存在青黃不接現象。畜牧技術人員比例低,占職工總人數的71%。年齡結構為50 歲以上的占14%,40 歲以上的占32%,39 歲以下的占54%。現有技術人員年齡偏大,知識更新不足,明顯制約了畜牧科技推廣工作的深入開展。存在用人機制不活,影響了工作人員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少部分單位吃大鍋飯現象比較嚴重,工作效率低,使畜牧科技推廣工作在低水平上重復。投入不足,特別是技術培訓經費十分缺乏,畜牧技術人員知識普遍老化,行業管理知識較缺乏,宏觀分析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強。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辦公自動化設備越來越普及。但臨夏州大部分鄉級站還沒有電腦等裝備,更談不上讓專業技術人員從網上了解新技術和畜牧業發展新動態,不利于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
3 建議
建設精干高效的畜牧科技推廣機構,是發展現代畜牧業的必然要求。創新思路,構建州縣鄉配套的畜牧科技推廣運行機制,是推動畜牧業發展的主要手段。加強隊伍建設,盡快改變人員斷層的現象,通過爭取專項招錄指標,經過3~5 年的努力,使專業技術人員比例達到80%,并實現年輕化。創新管理體制,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做到因事設崗,競聘上崗,以崗定薪,合同管理,從而實現對人員的流動管理,有利于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加大培訓力度,不斷更新培訓方法,結合規模化標準化養殖示范場建設,堅持高新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與常規技術的集成、配套相結合,使畜牧新技術落實到養殖實踐中。對承擔公益性職能的鄉鎮畜牧獸醫站,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3 年內力爭配齊電腦等信息技術裝備,給鄉鎮站工作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以穩定鄉鎮站技術隊伍。積極發展畜牧業專業合作組織,開展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發揮畜牧技術推廣機構與養殖場戶的橋梁紐帶作用,強化畜牧技術支撐能力。
本文地址:
http://www.qingqingav.com/industry/HTML/7527.html,如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中國農業人才網
文章錄入:希望的田野 責任編輯:耕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