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來國外飼料安全研究進展

以飼料安全為關鍵詞,查詢Elsevier Science Direct1991年至今二十年間收錄的文獻,可以看出,這二十年來,國外發表的關于飼料安全的文獻總體呈遞增趨勢,可見對飼料安全越來越關注。歐盟通過立法加強對食品衛生安全的管理,建立了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系統(RASFF),對食品實行“從農場到餐桌”全面監管,形成了完整的食品安全鏈。
1.對歐盟食品和飼料安全法規和監管體系的研究和評價
2000年1月,歐盟發表《食品安全白皮書》,建議對原有的食品安全衛生制度框架進行根本改革,整合和簡化其中的各類法令、法規、標準,并首次提出“從農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控制理念,2006年1月1日正式實施了《食品及飼料安全管理法規》,從而最終形成統一的歐盟食品安全監管體系。FransVerstraete介紹了飼料中不良物質在風險評估后的安全管理。2002年5月7日歐洲議會和理事會2002/32/EC指令是歐盟執行動物飼料中的不良物質管理的指南。按照歐盟委員會的要求,歐洲食品安全局在過去的5年內已經完成了動物飼料中30種不良物質的風險評估,歐盟將依據最近風險評估得出的科學觀點對不良物質的立法進行適當調整。此外,歐洲食品安全局評估了非靶標飼料中的不得已而存在的抗球蟲藥的公眾和動物健康的風險,規定抗球蟲藥在非靶標飼料中的最大允許限量,以及規定其在非靶標動物的動物源性食品中的限量。文獻中提及的不良物質包括:①持久性的有機污染物:毒殺芬、其他有機物(不含二噁英類);②金屬及非金屬元素:鉛、鎘、汞、砷、氟;③植物中天然有害物質:氫氰酸、游離棉酚、可可堿、硫代葡糖酸鹽類、莨菪烷生物堿、吡咯齊定生物堿類、蓖麻蛋白、長葉薄荷中皂苷類;④真菌毒素:黃曲霉毒素B1和麥角菌毒素(2002/32/EC);脫氧瓜蔞鐮菌醇、玉米赤霉烯酮、伏馬毒素B1+B2、赭曲毒素(2006/576/EC);⑤亞硝酸鹽類;⑥抗球蟲藥在大多數歐洲人的眼里,監管食品安全的第一防線就是RASFF,這個根據歐盟條例第178/2002號建立的食品安全大壩,每年至少為歐盟成員國及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提供了上千條有用的信息。GAKleter分析了2003-2007年四年來RASFF發布的報告,以確定食品安全問題的新趨勢,研究發現的突出趨勢有食品接觸材料問題的增加,包括欺詐和化學物質的遷移。另外還有未經授權的對位紅染料、轉基因生物、代殺蟲劑、鯡魚線蟲。歐洲當局已經表示對這些趨勢采取措施,建議增加RASFF系統的輔助數據庫,包括安全評估、風險管理措施、危害和監測模式的背景數據及整體處理辦法,對新出現的災害早期識別。DermotJHayes調查了歐盟禁用抗生素對養豬帶來的經濟影響,調查的地區包括歐盟和美國,評估顯示禁令對養豬規模小,管理環境差的企業帶來較大養殖成本的增加,對于規模大、管理先進的養豬場帶來的影響較小。不過許多國家和地區對主動不使用抗生素的養殖企業進行經濟獎勵,因此一定程度上補償了禁令帶來的經濟損失。DMichaelPugh對歐盟關于飼料抗生素添加劑的禁令提出了異議,認為歐盟禁用抗生素飼料添加劑缺乏充分的科學依據,歐盟對抗生素用于動物促生長飼料添加劑的最大擔憂乃抗藥性的轉移問題,但是有研究證明很多抗生素在合理使用下對人體無危害。相反,禁用抗生素飼料添加劑反而會導致對動物健康和動物福利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導致巨大的經濟損失,因為禁用抗生素飼料添加劑導致一些細菌的活躍并產生毒素,甚至影響到人類的健康。
[1] [2] [3] [4] [5] [6] [7]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