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農作物秸稈畜牧業利用現狀和分析
2013-12-13 飼料人才網

在新疆,農作物秸稈的資源條件和合理利用大有潛力,大有文章,有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發展秸稈生物飼料,把秸稈轉化成牛、羊、豬飼料,不僅能杜絕秸稈焚燒,改善生態環境,還能增加農牧民收入,發展循環經濟,是推動畜牧產業化發展、加速建設生態畜牧大區進程、促進農民增收、改善生態環境的一條有效途徑。因此,作為農牧業大區,如何根據我區的農作物秸稈資源條件和發展節糧型畜牧業的要求,加大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水平具有重大意義。
1 新疆農作物秸稈資源及利用現狀
新疆土地、光熱資源豐富,水資源比較穩定,具有適宜種植業、林果業和特色農業發展的優勢。國土總面積166萬km2。草原遼闊,擁有5200萬hm2天然草原;擁有耕地面積412.47萬hm2。農作物種植面積439.33萬hm2,糧食總產量1152萬t,棉花總產量252萬t,
據第一次全國農業污染源普查結果表明:我區全區農作物秸稈總產量1436.59萬t。從秸稈利用結構看:秸稈丟棄量、田間焚燒量為60.52萬t,占秸稈總產量的3.22%;秸稈還田量為345.79萬t,占24.07%;秸稈堆肥量為18.48萬t,占1.29%;秸稈用作飼料量為761.94萬t,占53.04%;秸稈用作燃料量為205.46萬t,占14.30%;秸稈其他用量46.89萬t,占秸稈總產量的3.26%。農作物秸稈主要用作飼料、秸稈還田和燃料三項用量之和占秸稈總產量的91.41%。一方面反映出新疆秸稈資源十分豐富,總體利用趨于合理。另一方面利用率低的問題依然存在。
秸稈總量中,用作生活燃料的秸稈量為205.46萬t,占14.3%;仍有4.22%的秸稈受農民搶農時圖省事,在田間被焚燒或丟棄;秸稈其他用量也占3.26%。農作物秸稈的不合理利用,不僅造成了資源浪費,還破壞了生態環境,而且嚴重影響了資源的合理利用。同時也反應出,新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潛力空間還是很大的。
2 農作物秸稈在畜牧養殖方面的利用
自1994年起,新疆通過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秸稈養畜項目的扶持,已在全區34個縣(市)安排了秸稈養畜項目。項目實施通過國家投資、地方補貼、群眾自籌、示范推動等措施,對加快發展新疆農區畜牧業,轉變牧區生產生活方式轉變的帶動效果十分顯著。2009年,新疆農作物秸稈青、微貯達到近1000萬t,秸稈加工利用率達到50%以上,已成為農區畜牧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項目的示范推廣效果十分明顯:一是促進了全區畜牧業特別是農區畜牧業的發展。秸稈養畜項目的實施,推動了農區畜禽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牲畜出欄率大幅提高,同時實現了農區畜牧業與草原畜牧業的有效結合,即牧區繁育、農區育肥,畜源互補、飼草料互補。二是農區養殖業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
在秸稈養畜示范項目的帶動下,全區新修、改建牲畜棚圈8萬余座,修建永久性青貯窖池約500萬m3,購置秸稈加工粉碎機械27000余臺套。同時,通過項目的實施,使農牧民科學養畜水平明顯提高,養殖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三是促進了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和種植技術的推廣。秸稈養畜項目的實施極大地促進了飼草料作物的種植,種植業結構“糧、經、草”三元結構初步形成。四是投資帶動作用明顯,投入明顯增加。項目實施中,各級政府積極落實財政配套資金,同時采取各種措施落實銀行貸款,在財政資金的引導下,農牧民積極籌措自籌資金,全區對秸稈畜牧業的投入明顯增加。1994年以來,國家累計投入我區秸稈養畜項目資金3000萬元,自治區、地區、縣配套4200余萬元,農牧民自籌約7000萬元,銀行貸款6000余萬元。可以說,農作物秸稈的合理利用,不僅會帶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促進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而且還可為畜牧業提供大量的廉價原料,促使其向規模化、商品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從而帶動農業結構乃至整個農村結構的變革,形成農村經濟的一個新的增長點,進而進一步促進現代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對提高農牧民生活質量和改善城鄉環境、促進畜牧業穩步、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qingqingav.com/industry/html/14671.html,如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5A農業人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