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轉基因在棉花領域研發應用的二十年

1.5纖維品質改良轉基因棉花
棉纖維是棉花產量形成的主要部分,其品質決定經濟價值。在生產實踐中,高產棉花不優質、優質棉花不高產是限制棉花種植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隨著紡織工業的不斷發展,對棉花纖維品質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傳統的遺傳育種技術已經不能解決生產實踐中關于棉花產量和品質之間存在的矛盾。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棉花纖維發育相關基因導入棉花,提高棉花纖維產量和品質,成為當前棉花增產和品質改良的主要途徑。同時,隨著高通量基因克隆和表達分析技術的不斷發展,大量與棉花纖維產量和品質相關基因和表達調控元件得到了驗證,并初步應用于棉花。
據報道,棉花纖維增產基因主要與棉花種子發育和IAA等激素代謝相關。李德謀等將GhASN-Like導入棉花,提高了轉基因植株的單株成鈴數和單鈴種子數,增加了籽棉和皮棉的產量。裴炎等利用棉花纖維細胞特異啟動子FBP7,驅動IAA合成基因iaaM在棉花中表達。使在棉纖維發育起始階段,胚珠表面的IAA含量迅速增高,增加了能夠發育成纖維的細胞數量。經過連續4年測產,轉基因棉花纖維產量比對照提高了15%以上。
棉花纖維品質與紡織工業的應用密切相關,主要涉及了棉纖維長度、細度、強度、色澤等指標。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調控棉花纖維發育的相關基因導入棉花來提高棉花纖維品質,已經取得了初步的進展。李文彬等利用棉花纖維特異啟動子驅動吲哚雙加氧酶(bec)基因在棉花中表達,使轉基因棉花纖維獲得了特殊的顏色。左開井等將GbAnn9導入棉花,轉基因棉花纖維長度比對照材料增加2—3.5mm,纖維強度增加0.3—3.3CN/tex。夏桂先等將棉花苯丙烷類化合物木質素合成基因GhLIN2導入棉花,增加轉基因棉花纖維內木質素含量,使棉花纖維長度、細度和強度均得到顯著提高。李曉榮等利用35S啟動子驅動棉花尿甘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GhUGP1在棉花中表達,獲得的轉基因棉花材料纖維長度比對照增加18.5%,斷裂比強度增加31.85%。
此外,通過對棉花纖維細胞發育機理的簡析,分離獲得了多個與棉花纖維品質相關的候選基因。劉進元等克隆獲得棉花纖維可逆糖基化蛋白酶基因,該基因可以通過控制棉纖維中多糖物質的積累,進一步提高棉纖維的品質。李學寶等克隆獲得棉花纖維特異表達的水孔蛋白家族基因GhPIP2;6,其轉錄產物主要在伸長期的棉花纖維中高表達,通過在酵母中表達研究發現可以使細胞長度增加1.3—1.47倍。朱玉賢等克隆獲得與棉花纖維伸長密切相關的β微管蛋白基因,該基因在棉花纖維伸長期高表達與棉纖維長度發育密切相關。
為了能夠實現棉花纖維發育相關基因的精確定位表達,在棉纖維特異表達啟動子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進展。郭三堆等分離獲得了一個在棉花生殖器官優勢表達的啟動子Arf1,該啟動子為棉花腺苷酸核糖基化作用因子基因的啟動子。與報告基因GUS融合后,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轉化棉花,報告基因在轉基因棉花的生殖器官高表達。張獻龍等克隆獲得了棉花纖維特高效表達的類成束蛋白樣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基因(GhFLA1)啟動子,該啟動子能夠驅動GUS報告基因在棉花纖維發育0—20d高表達。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