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肉牛品種介紹

7、西藏牛
藏牛是海拔達 4500 千米 的高海拔地區唯一的家牛品種。主產區一般在雅魯藏布江中游、上游及其支流,以及毗鄰的草甸草場。
體型外貌 藏牛屬無峰牛,頭平直而顯狹小,角小,伸向外前方而向內彎曲。頸長短適中而單薄。公牛略有肩峰。四肢細長,蹄堅實,呈黑青色。皮薄毛短,頭部及腹部靜脈明顯。毛色以黑色和黑白色為主,黃色和黃白花其次,其他為褐色及雜色。
生產性能 中等膘情的成年牛平均體重 191.2 千克 ,屠宰率 42.8% ,凈肉率 34.1% ,骨肉比 1 ︰ 4.6 、眼肌面積 49.6 平方厘米。
繁殖性能 母牛初情期為 20 月齡, 2.5 歲開始配種,公牛 3.5 歲配種。發情周期平均 18.7 天,持續期 2.2 天。妊娠期平均 281.5 天。
8、利木贊肉牛
一、原產地及分布 利木贊肉牛利木贊肉牛原產于法國中部的利木贊高原,并因此得名。在法國,其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的廣大地區,數量僅次于夏洛來肉牛,育成后于20世紀70年代初,輸入歐美各國,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該牛分布,屬于專門化的大型肉牛品種。
二、外貌特征 利木贊肉牛毛色為紅色或黃色,口、鼻、眼田周圍、四肢內側及尾帚毛色較淺,角為白色,蹄為紅褐色。頭較短小,額寬,胸部寬深,體軀較長,后軀肌肉豐滿,四肢粗短。平均成年體重:公牛1100千克、母牛600千克;在法國較好飼養條件下,公牛活重可達1200--1500千克,母牛達600--800千克。
三、生產性能 利木贊肉牛產肉性能高,屙體質量好,眼肌面積大,前后肢肌肉豐滿,出肉率高,在肉牛市場上很有競爭力。集約飼養條件下,犢牛斷奶后生長很快,10月齡體重即達408千克,周歲時體重可達480千克左右,哺乳期平均日增重為0.86--1.0千克;因該牛在幼齡期,8月齡小牛就可生產出具有大理石紋的牛肉。因此,是法國等一些歐洲國家生產牛肉的主要品種。
四、與我國黃牛雜交效果 1974年和1993年,我國數次從法國引入利木贊牛,在河南、山東、內蒙古等地改良當地黃牛。利雜牛體型改善,肉用特征明顯,生長強度增大,雜種優勢明顯。目前,山東、黑龍江、安徽為主要供種區,全國供種不足,現有改良肉牛45萬頭。
9、哈薩克牛
哈薩克牛產于新疆北部地區,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包括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個地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內的廣大山區和草原。
哈薩克牛額部稍凹陷,顱骨平略凹,角多向側前上方彎曲,角尖向內呈半橢圓形,角質細致。頸細、中等長,肉垂不發達。尾毛鬐甲低平。背腰平直,后軀較窄,多呈尖斜尻。尾根較低,尾毛長達蹄部。蹄較小,質堅實。乳房小,呈碗狀,著生較多的長毛。被毛粗厚多絨,冬季密而長,春夏自然脫毛。毛色雜,以黃色和黑色為主。
哈薩克牛具有抗寒力強、耐粗料、抗病、體質強壯結實、遺傳性穩定等特點。成年公牛體重為369.2公斤,體高為115.5厘米;母牛體重為301.5公斤,體高為119.9厘米。成年牛屠宰率為49.7%,凈肉率為37.2%。骨肉比1:3.2,眼肌面積為64.3平方厘米。產乳期5-6個月,產奶量718.4公斤,(不包括犢牛哺乳)。公母牛初配年齡為2齡,繁殖率為96.7%,繁殖成活率為94.2%。
10、延邊牛
延邊牛是我國東北地區優良地方牛種之一。該品種的形成是通過朝鮮與我國東北地方牛長期雜交的結果,也混有蒙古牛的血液。延邊牛體質結實,抗寒性良好,耐寒、耐粗飼、耐勞,抗病力強,適應水田作業。
延邊牛屬役肉兼用品種,胸部深寬,骨骼堅實,被毛長而密,皮厚而有彈力。公牛額寬,頭方正,角基粗大,多向后方伸展,成一字形或倒八字角,頸厚而隆起,肌肉發達;母牛頭大小適中,角細而長,多為龍門角。延邊牛毛色多呈濃淡不同的黃色,其中濃黃色占16.3%,黃色占74.8%,淡黃色占6.7%,其他占2.2%;鼻鏡一般呈淡褐色,帶有黑點。
延邊牛自18月齡開始育肥6個月,日增重為813克,胴體重265.8公斤,屠宰率57.7%,凈肉率47.23%,肉質柔嫩多汁,鮮美適口,大理石紋明顯。眼肌面積75.8平方厘米。母牛初情期為8-9月齡,性成熟期平均為13月齡;公牛平均為14月齡。母牛發情周期平均為20.5天,發情持續期12-36小時,平均20小時。母牛終年發情,7-8月份為旺季,常規初配時間為20-24月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