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市奶牛養殖現狀及發展對策
溫嶺市地處浙江東南部,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非常適宜奶牛業的發展。調查表明,溫嶺市奶牛養殖以農戶分散飼養為主,戶飼養規模多在1~10頭之間,規模效益并不顯著。近年來,隨著奶牛養殖效益下降,溫嶺市奶牛的存欄數量也明顯下滑,從2006年的1 000多頭下降到現在的400頭左右。
1 奶牛養殖現狀
1.1 高產良種奶牛嚴重不足
由于前幾年的奶牛熱和當地牛販子的炒作,大量外地的低產奶牛和淘汰奶牛進入溫嶺市,這些牛進入溫嶺市后繁育出了一批低產奶牛,促使溫嶺市的奶牛品種總體水平下降。
1.2 鮮奶銷售停滯
由于溫嶺市的奶牛養殖分散,生產技術落后,科學飼養管理水平不高,更沒有引進機械化擠奶設備等,牛奶質量、營養成分和衛生狀況難以保障。因此,大多數消費者寧愿選擇加工好的液態奶,也不要農戶的新鮮奶。造成鮮奶銷售停滯,有的養殖戶只好把鮮奶用于飼喂早已可以斷奶的小牛。
1.3 沒有龍頭加工企業
長期以來,溫嶺市缺少乳品加工企業,所產牛奶多以原料奶形式銷售,而且受季節影響較大,銷量有限,嚴重制約了奶牛養殖的發展。臺州貝貝乳業有限公司在奶牛場建設初具規模后,于2001年投資500多萬元建成了日加工能力60 t的液態奶生產線,在運作了近4年后,由于奶牛價格下滑,奶價不穩定,出現虧本經營而關閉。沒有企業收購鮮奶,鮮奶賣不出,養殖戶只能出售奶牛。
1.4 缺乏專業經濟合作組織
雖然前幾年成立了1個奶牛合作社,但由于近年來奶牛和牛奶的市場低迷,工作不能開展,奶牛合作社已經解散。溫嶺市奶牛飼養分散,缺乏統一組織、統一規劃、統一繁育改良、統一防疫、統一銷售,而不能形成合力,導致奶類加工、保鮮、貯運及新產品開發缺乏管理和指導,沒有拓展市場的能力。
1.5 認識不足,定位不準,尋求政策扶持難
溫嶺畜牧業的主導產業是溫嶺草雞,因奶牛產業規模小、效益低得不到政府的重視,自然政府投資在奶牛養殖上的資金就少。養殖戶很難得到政府的政策扶持,一旦出現風險,就會因承受不了風險而出現賣牛和殺牛的現象。
2 發展對策與措施
2.1 穩定價格
價格是基礎,盈利才是硬道理。奶牛養殖戶是財富的創造者,也是風險的承擔者,在市場風險來臨的時候,在沒有任何風險保障的前提下,他們只能選擇賣牛、改行。所以,政府應該建立一個價格保護體系,在風險來臨時,要給予一定的補償和扶持,使養殖戶不出現倒奶、賣牛的情況,使奶牛養殖處在可持續發展的狀態。
2.2 推廣良種
良種奶牛是高產的保障,是出效益的基礎。產量高,效益才能上來。前些年,奶牛熱的時候,相當一部分養殖戶買的是高價牛,而養的卻是低產奶牛;而且現在飼養成本提高了,市場價格下降了,產量上不去,那只能虧本,賣牛也在情理之中。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奶牛改良,積極推廣高產奶牛人工授精技術,盡快提高奶牛的整體水平。
2.3 改進技術
要改進傳統的“飼養分散、管理水平較低”的飼養管理方式,加強適應本地的奶牛飼養管理、飼料配方、疫病防治等方面的科學研究,推廣先進的飼養技術,推廣適合本地的精粗飼料比例,改變飼料營養缺乏或不平衡狀況。建設奶牛飼養示范小區,使溫嶺市從分散飼養的落后模式中走出來,實行科學的飼養管理,推廣機械化擠奶,從整體上提高奶源的衛生狀況和營養質量。
2.4 成立組織
建立專業經濟合作組織,扶持乳產品加工企業,加強企業和養殖戶之間的聯系和協作,統一組織、統一規劃、統一繁育改良、統一防疫、統一銷售,使企業和養殖戶成為利益共同體。
2.5 出臺政策
政府要給予高度重視,大力支持,輔以一定的財政投入,制訂一系列配套的優惠政策,出臺、完善、支持和保護奶牛業的政策法規,如補貼性貸款、穩定原料奶價格、建立奶牛保險和風險基金等,鼓勵養殖大戶飼養奶牛,促進奶牛業的大發展。
本文地址:
http://www.qingqingav.com/industry/HTML/4794.html,如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中國農業人才網
文章錄入:朗晴 責任編輯:耕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