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作為“冷門”單位的農業科研院所專業人才流失較以往更為嚴重。以筆者對某農業科研所
1 農業科研院所專業人才的個體特征
農業科研院所專業人才包括從事農業科學研究和實踐的科研人員、試驗人員,他們構成了農業科研院所人才的主體。農業科研院所的專業人才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1 個人素質較高
農業科研院所的專業人才幾乎均受過系統的高等農業專業教育,具有較高學歷,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工作中具有清晰的思路,開闊的視野,較強的學習能力,較寬的知識面,以及多方面的能力素養。
1.2 重視精神激勵 相比于其他行業,農業科學研究行業艱苦、公益性強、物質條件較差,農業科研院所的專業人才普遍具有更強的奉獻精神。相比于物質激勵,農業科研院所專業人才更注重職稱、榮譽、成就等精神層次方面的激勵,他們更渴望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能為人類生存和發展做出貢獻。
1.3 工作自主性和創造性強 農業科員院所專業人才的日常工作并非從事簡單、機械的重復性體力勞動,而是大多從事創造性勞動,他們依靠自身的智慧不斷形成新的知識成果。因此,他們更傾向于擁有寬松的、高度自主的工作環境,注重強調工作中的自我引導和自我管理。
1.4 工作流動性較強
一般來說,農業科研院所的專業人才沒有固定的工作環境,而是根據研究項目的需要進行流動,單位對其來說可能只是一個心理上的歸屬。如果現有單位缺乏充分的個人成長機會和發展空間,或無法提供研究所需的資源和條件,他們就會尋找新的單位。在單位與事業的選擇中,農業科研院所專業人才更忠誠于事業。
2 農業科研院所專業人才資源的總體特征
2.1 專業人才規模逐年縮小
受到人才斷層的影響,我國農業科研院所專業人才資源的規模正呈現逐年縮小的趨勢。根據《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我國農業專業人才占全部專業人才的比重從1999年的2.63%下降到 2005年的2.20%。不僅如此,我國農業科技人才資源相對于農業從業人員來說比例相當有限,只相當于美國的1/20,日本的1/10。
2.2 專業人才結構不合理 從專業領域看,我國目前的農業專業人才資源主要集中于種植業,能夠有效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畜牧業和漁業的專業人才只占30%,且農產品加工人才、農業法律人才、農業貿易人才、農業經濟人才以及農業復合型人才稀缺;從學歷結構看,目前農業科研院所高層次學歷(博、碩士)人才比重偏低,年齡偏大、學歷偏低的人員占據了較大比重;從人才分布來看,發達地區省級以上、熱門領域的農業科研院所集中了絕大部分的專業人才,不同區域、部門、研究單位間的專業人才數量和質量存在極顯著的差異。
2.3 人才閑置與浪費嚴重
我國農業科研院所基本上是“小、散、低、弱”的格局,不僅難以產生高水平的科技成果,還造成人才的過度分散與閑置,難以形成集中優勢。各級財政對農業科研院所的投入不足也在客觀上造成了許多農業專業人才無事可做。例如遼寧省農科院事業費人均不足1萬元,還得承擔離退休人員的工資和醫療費超支部分,省科委每年下撥的科研三項經費僅在200萬元左右,人均不足3 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