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主要任務
(一)強化食品質量安全
提高重點行業準入門檻。加快制定和完善糧食、油脂、肉類、飲料、水產品、果蔬加工等重點食品行業產業政策和行業準入條件,明確食品加工企業在原料基地、生產規程、產品標準、質量控制等方面的必備條件。
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按照《“十二五”期間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系規劃(2011-2015)》要求,建立健全符合我國國情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明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職責,堵塞監管漏洞,形成監管合力,實現全程監管和無縫銜接。落實地方政府責任,加強部門間、地方間的協調聯動,加大投入力度,優化整合資源,提高監管能力。
完善食品標準體系。加快制(修)訂食品安全標準和相關標準,健全食品加工技術標準體系,重點制修訂食品添加劑、方便食品、肉制品、乳制品、飲料等行業標準,完善食品安全標準、基礎通用標準、重點產品標準和檢測方法標準。加強對國際標準的參與程度及對相關國家標準的追蹤研究。
加強檢(監)測能力建設。逐步實現關鍵檢測設備國產化,著力推進產品質量與食品安全監控中心和實驗室的建設。督促企業增加原料檢驗、生產過程動態監測、產品出廠檢測等先進檢驗設備配置,完善企業內部質量控制、監測系統和食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加
強監管部門的檢驗檢測能力,嚴格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提升國家及省、市、縣各級食品監測機構的檢驗設備水平,加強隊伍能力建設。
健全食品召回及退市制度。建立和完善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和超過保質期的食品主動召回、責令召回及退市制度,明確食品召回范圍、召回級別、召回處置等具體規定,使食品召回及退市制度切實可行。健全食品質量安全申訴投訴處理制度,加強申訴投訴處理管理。
落實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完善企業內部質量控制、監測系統,重點加強農藥殘留、重金屬、真菌毒素、微生物等項目檢測,建立食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健全食品質量安全投訴管理制度、不合格產品追溯制度、食品退市召回與應急處理制度。開展質量安全誠信對標達標活動,加快建立健全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管理體系,持續推進企業質量管理提升和食品安全措施改進;建立健全食品工業企業誠信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完善誠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措施。健全食品安全監督機制,尊重消費者監督權利,保障監督渠道暢通,促進社會監督。
食品安全檢(監)測能力建設重點
重點領域 | 主要內容 |
共性關鍵技術研究 | 產業鏈安全動態數據庫、流通領域主要食品監測數據庫、標準數據庫和風險數據庫建設;監控系統和溯源系統建設;食品添加劑、農藥殘留、真菌毒素、致病微生物、重金屬離子、非法添加物等快速、高通量檢測技術研究開發。 |
食品加工企業主要 | (氣相、液相)色譜儀、色 —質聯用儀、原子熒光光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氨基酸分析儀、全自動定氮儀、蛋白質測定儀、纖維測定儀、脂肪測定儀、紫外光 |
檢測儀器設備及系統建設 | 譜儀、近紅外光譜儀、生化儀器、樣品前處理設備、實驗室通用儀器(離心機、電子天平、顯微鏡、電泳儀等)、光譜類速測產品、生化類速測產品、工業質譜、工業 pH計、流程參數(溫度、壓力、流量等)測量控制等儀器設備研制;食品企業檢測中心、過程檢測、誠信信息管理平臺系統、對標達標等方面的建設。 |
關鍵檢測設備國產化 | (氣相、液相)色譜儀、色 —質聯用儀、光譜儀(原子熒光、原子吸收、紫外、近紅外等)、生化儀器、實驗室通用儀器(離心機、電子天平、顯微鏡、電泳儀等)、樣品前處理設備、光譜類、生化類速測產品、工業質譜、工業 pH計、流程參數(溫度、壓力、流量等)測量控制儀表。 |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