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專業應進行訂單式人才培養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源于美國的合作教育模式。這種模式與畜牧類高等教育具有很強的職業定向性特征相吻合,也已被美國、德國的發達國家職業教育實踐證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提高辦學效益的好模式。該模式能實現學校、學生與用人單位“三贏”的理論意義是不容置疑的,但在本科院校專業中實踐較少。
當前就業形勢嚴峻,為了適應社會對畜牧類人才培養質量、層次、規格需求的變化,對部分學生實施訂單式培養時機成熟,而且極為迫切。所謂“訂單式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是指作為培養方的本科院校與作為用人方的企事業單位針對社會和市場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 簽訂用人訂單,并在師資、技術、辦學條件等方面合作,學生畢業后直接到用人單位就業的一種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通過訂單紐帶,建立一種由企業全程參與學校人才培養過程的合作關系,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的兩種不同環境及其教育資源,有計劃地采用校內課堂教學與校外參加實際工作的有機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從而有效地實現學生的學習目標和
職業目標的結合。
1、訂單培養有利于畜牧類專業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畜牧類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 是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動物科技人才為目標。訂單培養能彌補課本知識落后于社會發展的不足, 使學校的教學內容與社會的需求同步, 使專業設置更加符合企業和市場的需求; 訂單培養突破了學校到企業尋求實習場所的淺層次合作, 使企業參與學校人才培養計劃和人才培養過程,有利于深化教學改革;訂單培養有利于學生盡早了解專業內涵, 培養專業思想,熱愛專業,縮短與企業的距離,加強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
2、畜牧業發展與學生就業現狀,要求建立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動物
養殖產業的發展, 規模化集約化程度越來越高, 如我省年產萬頭以上的豬場就超過100家,飼料廠300 家以上,畜牧業產值1037.7 億元。產業發展帶來了對人才的更大需求。近年每年均有若干大型畜牧、飼料或動保企業一次招收數十人,說明企業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增加,并且預測至少持續5年左右。近年來畢業生到企業就職的也愈來愈多,到畜牧、
飼料或動保企業等一線企業就業的,2006 屆畢業生不足50%,2007 屆為66%,2008 屆為81%,2009屆達到85%;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為了適應社會對畜牧類人才培養質量、層次、規格需求的變化,更好地為地方農業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特別是直接為農業、畜牧業提供應用型人才,開展校企合作,對部分學生實施訂單式培養時機成熟, 而且極為迫切。因此,選擇若干有合作培養訂單式人才需求的龍頭企業,共同就人才培養目標、校企合作培養機制和培養方案等,進行改革與實踐,共同構建訂單式人才培養體系,培養的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本文地址:
http://www.qingqingav.com/industry/html/6270.html,如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5A農業人才網
文章錄入:希望的田野 責任編輯:耕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