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區域發展重點
按照因地制宜、經濟有效、保障安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突出重點的要求,圍繞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協調推進不同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
(一)東北地區
強力推進水稻、玉米、馬鈴薯、大豆等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著力提高水稻機插、玉米機收及深松整地機械化水平,重點發展大馬力、高性能農業機械,提高大型農業機械使用效率。努力提高甜菜收獲機械化水平。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大力推進蔬菜瓜果等園藝作物生產機械化,以及生豬、奶牛、肉牛等家畜養殖機械化。大力發展草原畜牧業生產和農作物秸稈收貯加工機械化。積極發展農用航空,大幅度提高飛防滅蝗能力。
(二)華北平原地區
重點鞏固小麥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成果,推進應用小麥抗旱節水機械設備和技術,進一步改善裝備結構,提高作業效益。強力提升玉米收獲機械化水平,率先實現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加大花生收獲機械化示范和推廣力度,擴大花生機械收獲面積。加快研發推廣棉花育苗移栽機械,探索棉花機械收獲有效途徑。全面發展設施農業,積極推進蔬菜瓜果生產機械化和生豬、奶牛、蛋雞等家畜養殖機械化。提高草原畜牧業生產機械化水平。穩步發展農用航空,提高飛防滅蝗能力。
(三)長江中下游地區
重點普及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加快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建立油菜生產農機農藝協調發展機制,積極發展油菜種植和收獲機械化,加大直播機械和聯合收獲機械推廣力度,推動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加大棉花育苗移栽機械研發推廣力度。提高設施農業裝備水平,大力發展設施蔬菜與畜禽水產養殖機械化,加快引進、消化、吸收園藝作物育苗、種植、采摘機械,提高園藝作物機械化水平。積極研發、推廣新型植保機械和小型秸稈收貯加工機械,降低勞動強度增強應用效果。穩步發展農用航空,提高飛防滅蝗能力。
(四)南方低緩丘陵區
重點發展水稻、油菜生產機械化,努力提高水稻、油菜栽植與收獲機械化水平。加快突破甘蔗收獲機械化“瓶頸”制約,提升甘蔗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因地制宜發展茶葉、林果等經濟作物及生豬養殖機械化,推廣應用小型秸稈收貯加工機械,積極發展設施農業。
(五)西南丘陵山區
強力推進丘陵山區主要糧油作物和特色農產品生產機械化,重點推廣輕便、耐用、低耗的中小型耕種收機械和植保機械。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生產機械化,推廣小型秸稈收貯加工機械。加大灌排設備更新改造力度。加快藏區特色作物生產機械化進程,努力改善農牧民生產條件。
(六)黃土高原及西北地區
加快發展玉米、馬鈴薯、棉花等作物生產機械化,重點發展大馬力、高性能農業機械,大幅提高棉花采摘機械化水平和農用航空服務能力。加大抗旱節水機械設備推廣應用力度。大力推進蘋果、梨等林果業生產機械化。提高鮮活農產品貯藏裝備保障水平。努力提高苜蓿等草業生產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設施農業生產水平。積極推進新疆和藏區農牧業機械化實現更大發展。
對于地形地貌有交叉的地區,要因地制宜加快提升水稻、玉米、馬鈴薯、油菜、甘蔗等主要農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水平,立足當地實際,發展特色經濟作物生產、畜禽水產養殖等機械化。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