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tPage]
3.2 主要措施
3.2.1 科學規劃,建好基地 以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和建立穩定的“南菜北運”基地為目標,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突出特色,規模發展,提高效益,促進產業外向發展。重點發展“三大蔬菜基地建設”:一是建設縣城周邊聯珠鎮優質特色蔬菜紫五加333 hm2 (5 000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二是建設以曼婆為重點的榪木河流域千畝大棚蔬菜生產基地;三是建設以布亳河流域為主的萬畝低熱河谷蔬菜生產基地,積極發展露地菜。 3.2.2 依靠科技,加強推廣(I)栽培上推廣無公害生產技術、地膜覆蓋間作套種技術,創新種植模式。推廣投資小,方法簡單,便于操作,效益高的塑料大棚。(2)品種引進推廣上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原則,推廣抗病、適應性強、高產優質、市場競爭力強的特色珍稀蔬菜新品種。(3)病蟲害防治上積極推廣生物農藥,大力推廣生態防治、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4)施肥上大力推廣有機肥料,積極推廣生物肥料,減少化肥施用量,實施配方施肥。要在科技推廣上進一步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探索現代高新技術在蔬菜生產上的應用,積極推廣工廠化蔬菜育苗新技術,解決品種單一,種苗缺乏,質量不高的問題。 3.2.3 搞好培訓,提高水平 墨江縣經濟欠發達,文化落后,勞動者素質普遍較低。因此,要把科技培訓作為蔬菜生產中的重要環節來抓,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1)從設施建設開始,實地進行指導培訓,讓菜農掌握設施種菜的全過程、配套設施及注意的有關事宜。(2)從育苗開始到生產環節的技術應用,主要包括育苗、嫁接、土壤處理、農業投入品的使用等。(3)業務部門要派出有較高職稱,技術水平高,責任心強的技術骨干,分片、包村進行實地指導培訓,確保種一畝,產一畝,見效一畝。可采用長訓與短訓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派出與請進相結合,印發資料和新聞媒介相結合的方式,使每個菜農都能真正掌握蔬菜各項實用新技術,為墨江縣蔬菜產業開發培養一支土生土長的實用技術人才隊伍,全面提高蔬菜產業的管理水平。 3.2.4 制定規劃,重點扶持 建議縣上組織有關專家對墨江縣蔬菜適種區進行科學規劃,拿出切實可行的“墨江縣蔬菜產業發展規劃”,制訂藍圖,逐步發展,爭取相關部門立項扶持,發改委、財政部門、科技部門、農業部門、水務部門、扶貧部門等相關部門分別具體規劃,各自立項,重點扶持,做大做強蔬菜產業。 3.2.5 培育市場,搞活流通 (1)利用國家擴大內需的優惠政策,創造條件,積極扶持蔬菜運銷協會和農民專業技術合作社發展蔬菜產業,鼓勵扶持和壯大蔬菜龍頭企業的發展,充分發揮龍頭的帶動輻射作用。(2)充分利用墨江地處昆曼大通道的交通區位優勢,建設蔬菜集散中心,信息價格服務中心,爭取使墨江蔬菜打人昆明、成都等地市場,擴大銷售,搞活流通。(3)積極發揮蔬菜運銷戶和市場中介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培養一批市場“經紀人”。(4)積極實施綠色名牌戰略,發展“訂單農業”,占領國內市場,開拓國際市場。(5)通過多種渠道,建立廣泛的市場信息交流合作關系,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努力形成區域化布局、規;a、集約化經營、企業化運作、市場化營銷,以營銷促發展,使蔬菜產業開發逐步向高科技、高效益、產業化的方向發展。 3.2.6 切實做好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 (1)逐步建立健全蔬菜水果的生產技術標準體系,力爭到2015年,墨江縣基本實現蔬菜水果無公害生產。(2)整合資源,建立健全農業系統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完善縣級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抓好縣級農藥殘留快速檢測站建設。(3)按照有機、綠色、無公害“三位一體,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以無公害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為重點,鼓勵和扶持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提高產品的出口競爭力。(4)進一步加強農業投入品的管理,逐步建立蔬菜市場準人機制及市場質量安全追溯制度。(5)加大農業行政執法力度,依法嚴格查處蔬菜生產中的不合格農業投入品和農殘超標產品,確保消費者的安全。 3.2.7 加強領導,健全組織 發展蔬菜產業是一項強縣富民的產業,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把發展蔬菜產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重點部署,加大力度,加快開發步伐?h政府要有一名副縣長主管蔬菜,基地鄉鎮要有主管領導親自掛帥,上下一致,齊抓共管,抓出成效。政府要從人力、物力、財力上大力支持發展蔬菜產業,普及、推廣、引進優良蔬菜新品種,搞好試驗、示范,推動全縣蔬菜產業的發展,為社會創造財富,為墨江財政增長、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社會和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創造生財致富之路。 新時期加快蔬菜產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同在,希望和困難并存。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要提高認識,堅定信心,強化措施,狠抓落實,推動墨江縣蔬菜產業在專業化、標準化、品牌化和國際化的發展道路上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