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點工程
(一)示范基地創建工程。為進一步調動地方發展休閑農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社會公眾的參與熱情,農業部和國家旅游局將持續開展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示范點創建活動。通過創新機制、完善標準、優化環境、規范引導,逐步使休閑農業由單一休閑服務向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現代服務業一體化延伸,形成主題鮮明、特色突出、內涵豐富、產業完備、功能齊全的休閑農業示范基地,帶動全國休閑農業持續健康發展。到2015年全國建成一批休閑農業示范基地。 (二)知名品牌創建工程。圍繞生產、生活、生態、人文等內部要素,接待能力、就業人數、休閑收入、游客感受等外部因素,統籌設計評價指標,分類開展以全國最有魅力的休閑鄉村推介、全國休閑農業星級評定為核心的休閑農業品牌培育工程,打造一批有影響的休閑農業知名品牌和節慶活動,提升產業影響力、社會認知度和產品知名度,引領休閑消費熱點的形成,提高全國休閑農業發展水平和經濟社會效益。到2015年全國培育一批休閑農業鄉村和星級休閑農業點。 (三)支撐體系建設工程。圍繞休閑農業產業發展需求,加快建設休閑農業公共服務平臺,形成集全國休閑農業信息服務、管理咨詢、營銷推介、物流交易、虛擬展示為一體的現代信息支撐體系,為休閑農業發展營造良好氛圍。借鑒相關行業管理經驗,遵循休閑農業產業發展規律,制定休閑農業行業標準,規范休閑農業設施建設和服務。加強休閑農業設計研究體系建設,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建立一批休閑農業設計研究中心。 (四)從業人員培訓工程。將休閑農業從業人員培訓作為一項公益性工程納入國家財政支持范疇,加大投入力度,擴大培訓規模。組織專家精心編撰培訓教材,確保培訓質量。依托各類培訓機構,大力開展休閑農業管理和服務人員培訓。充分運用現代傳媒技術在培訓方面的優勢,加大遠程培訓,顯著提升信息化對休閑農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到2015年全國從事休閑農業的從業人員大部分參加過專門培訓。 (五)鄉土文化挖掘工程。鄉土民俗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休閑農業持續發展的靈魂。針對目前休閑農業區域同構和產品同質問題,“十二五”期間,要加大鄉土民俗文化收集整理挖掘力度,開展全國休閑農業鄉土文化藝術園創建活動。按照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的理念,就地取材挖掘田園文化,尋幽探微發揚山水文化,追根溯源傳承建筑文化,去偽存真濃縮民俗文化,促進鄉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形成鄉土民俗文化區,加快鄉土民俗文化的推廣、保護和延續。 (六)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加快休閑農業場所的路、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明晰的路標指示和完備的停車場。參照相關規范標準,改善住宿、餐飲、娛樂、垃圾污水無害化處理等服務設施,使休閑場所和衛生條件達到公共衛生標準,實現垃圾凈化、環境美化、村容綠化。加強休閑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建設,在動植物新品種引進、現代種養技術示范、設施農業生產設備、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等方面加大建設力度,為拓展農業功能創造條件,使消費者“乘興而來、放心休閑、滿意而歸”。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