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tPage]
2 漢中設施蔬菜產業發展的優勢分析
2.1 產業政策優勢 為了加快發展設施蔬菜產業,豐富城鄉居民“菜籃子”工程,保障市場供應,促進農民增收,響應省農業廳“百萬畝設施蔬菜工程”規劃,2009年10月漢中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漢中市2009—2012年蔬菜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市農業局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下發了《漢中市2010年設施蔬菜項目實施方案》,積極扎實地發展漢中市設施蔬菜產業。 2.2 氣候條件優勢 陜南秦巴山地和平川盆地屬亞熱帶濕潤半濕潤氣候區。水資源豐富,兼有我國南北兩大氣候特點,野生蔬菜資源種類堪稱全國之首,是多種蔬菜作物拱形大棚生產的適宜區域。 境內氣候溫暖濕潤,雨熱同步,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月平均最高氣溫26.4℃ ,最低氣溫2.5℃,年平均氣溫 14℃ 左右,無霜期260 d,年平均降水量800~1 000 mm ,素有“西北小江南”的美稱。充沛的光、熱、水等自然資源為多種蔬菜作物生長提供了優越的條件㈣。優越的氣候條件使漢中市已發展成西北地區最大的商品菜供應基地以及西北地區蔬菜早春、初夏市場的主要產地。近幾年發展起來的夏季山地蔬菜,除滿足本市需求外,還銷往其他各大城市。 2.3 農業科技優勢 陜西省農科院、漢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科研機構及院校為漢中市的設施蔬菜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科技力量支持。有效的科技力量投入,為漢中市的設施蔬菜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3 漢中市設施蔬菜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3.1 缺乏名優產品。無公害蔬菜產量小 設施栽培品種要求既能耐低溫、弱光,又能耐高溫、強光,還要耐高濕。露地品種進入設施內,適應性差,病害重,效益低[14]。農戶在日光溫室中普遍使用化肥、農藥的情況十分突出,設施農業產品中藥物殘留令人擔憂,直接影響了農產品的品質和質量,同時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為主的銷售方式,影響了農產品的銷路和經濟效益的提高[15] 。 3.2 專業化水平低.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 菜農科技素質普遍不高,缺乏懂技術善管理的青年農民。農民將蔬菜成苗定植后,即按照普通的露地栽培方式對設施蔬菜進行管理,對溫度、濕度等自然條件變化缺乏了解和掌控能力[16] 。 3.3 服務體系不健全,專業技術人才不足 設施園藝由于具有較高的生產效率,較低的資源消耗率,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發展。白2008年農業部出臺了“農業部關于促進設施農業發展的意見”.全國各地掀起了新一輪的設施園藝發展熱潮[17]。目前,漢中市設施蔬菜產業基礎設施相對落后,許多蔬菜新區和設施蔬菜產區技術匱乏,生產水平低,產后加工和市場拓展能力弱,比較效益低,嚴重影響蔬菜產業發展的積極性。產業鏈延伸難,高投入高產出的固定大棚、溫室等成本和科技含量較高的生產方式較少。蔬菜產業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程度低。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不強,與現代蔬菜產業發展很不適應[18]
[NextPage]
3.4 技術發展不平衡。市場競爭力不強
設施蔬菜產業的發展.首先必須重視生產和銷售蔬菜種子以及相關栽培技術的優先發展。盡管設施蔬菜種子和栽培新技術不斷研發和推廣,但在地區之間發展極不平衡。許多產區設施蔬菜種子種類繁多,蔬菜的生產不能夠形成規模。栽培技術的集成創新不夠,新成果入戶率和轉化率低,栽培管理、貯運保鮮技術水平不高,距標準化、指標化、措施化的現代農業要求還相差甚遠,蔬菜單產低、產品質量差、檔次低,市場競爭力不強。 3.5 投入嚴重不足。產業發展后勁不足 大部分菜田水、電、路基礎設施不完善、不配套,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弱,綜合生產能力不強;設施蔬菜一次性投資大,大部分農戶資金不足,但財政資金補助標準低,金融部門貸款難,發展嚴重受阻;沒有形成保障產業持續發展的長效投入機制。 4 漢中市設施蔬菜產業發展的對策 目前,我市設施蔬菜產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發展成果。隨著全市種植業結構的深人調整和“一村一品”建設的扎實推進,全市的設施蔬菜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與先進地區相比,生產規模仍然偏小,蔬菜種植種類單一,品牌效應不突出.產業化程度低,銷售渠道不夠順暢。針對這些問題,還應做好以下工作。 4.1 實施品牌戰略。提高產品競爭力 實施設施蔬菜品牌化,要嚴格按照商品質量標準生產、分級包裝上市,創出自己的品牌,亮出產品產地,注冊具體的商標名稱。達到生產的產品有品牌、有商標、創名牌、引導消費、擴大市場的戰略目標[18,19],對推動設施蔬菜品牌的標準化與規范化、差別化和特色化,提高品牌的信任度與忠誠度、附加價值、市場競爭力和設施蔬菜產業整體競爭力,挖掘設施蔬菜品牌的豐富文化內涵等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4.2 加大宣傳力度。提升技術培訓 加大宣傳力度,采用科技人戶、科技下鄉、專題培訓等形式,借助一村一品、財政支農資金整合、災后重建等重大項目實施的大好時機,整合科技資源。農業技術人員深入蔬菜基地、科技示范園區、重點村組,結合農事季節,通過舉辦培訓I會、辦板報、印發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對蔬菜生產者、經營者進行多層次、多方位的蔬菜栽培技術知識培訓。現場指導、解答群眾生產中的疑難問題,使廣大菜農掌握先進的栽培技術[9,10],從而提升蔬菜生產水平和檔次,保障設施蔬菜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4.3 加強配套服務。拓展蔬菜銷售 高度重視農技推廣工作,強化技術服務,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20]。搞好產銷銜接,按照以銷定產的發展思路,立足當地優勢,找準目標市場,摸清目標市場緊缺的蔬菜類型、數量和居民消費習慣,鼓勵支持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運銷專業戶、經紀人等,與目標市場的經銷商簽訂購銷協議,再由他們按照訂單組織農民發展適銷對路的設施蔬菜生產[14]。 4.4 重視種子生產。集成配套技術 利用漢中農業科學研究所科研優勢,積極加強蔬菜種子的科技創新和新品種選育,完善蔬菜種子和科研培育體系,重視種子生產:加強栽培技術的集成創新研究。加快新成果入戶率和轉化率.提高栽培管理、貯運保鮮技術水平研究,以增強品種市場競爭力。 4.5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及時兌現補貼 利用陜西省、漢中市對設施蔬菜產業政策的支持.堅持向優勢區域聚集的原則,按照產地環境條件優良、目標市場明確、區位優勢顯著和氣候適宜等進行合理規劃布局。按照構架堅固、性能優越、造價合理的要求,認真搞好設施蔬菜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嚴格驗收設施工程質量并及時兌現補貼,驗收不合格的工程必須按要求整改,并經重新驗收合格后才能兌現補貼。 5 結論 漢中市設施蔬菜產業,經歷了設施配套標準化、生產面積規模化、栽培技術規范化、生產銷售信息化等深刻的轉變,促進了漢中市設施蔬菜產業化與現代化進程。但漢中市設施蔬菜產業發展不能一蹴而就,應不斷地審視其發展中的不足之處,并尋求解決之道,使漢中市設施蔬菜產業步入更廣闊的發展空間。